三民主义PPT
三民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精神遗产,是激励中国人复兴中华大力量。三民主义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组成。民族主义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对满洲贵族的...
三民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精神遗产,是激励中国人复兴中华大力量。三民主义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组成。民族主义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对满洲贵族的民族压迫,从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推动中国的独立和富强”。其核心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孙中山认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民族革命。民族革命,并不排满,是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孙中山在阐述民族主义时,又强调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我们民族独立之根本”。他表示:“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民族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同时,他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掠夺行为,进行了严厉的谴责。他大声疾呼:“现在各国的帝国主义如狼似虎,蚕食鲸吞,我同胞有被灭绝之惨,有被瓜分之祸”。因此,“民族主义就是国粹主义,就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主义”。孙中山把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与反对清王朝统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民权主义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又一个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民权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指出封建的社会政治秩序是极不合理的,人民没有自由权利,要求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其中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间接民权相结合。所谓间接民权,是指人民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议会来行使权力的政治制度;所谓直接民权则指人民享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以直接参与政治活动的民主权利。实行这一革命纲领,孙中山认为首先要推翻清朝统治,同时也必须防止专制势力的复辟。为此,他提出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并进的主张。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中社会意义最积极的部分,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方向,也是三民主义中最有远见的纲领。民生主义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同时还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溃疡的批判和由此产生的“对社会主义的同情”。孙中山把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土地与资本两大问题。“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土地方案。孙中山认为,中国的土地问题主要是集中在地主手中,资本主义的发展很不充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他主张“核定天下地价”,现有的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为国民所共享,做到“家给人足”。他还提出要用国家力量改善农业生产设施,增加农产品产量,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总结: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它指导了辛亥革命的进行和推翻了清王朝,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三民主义也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尽管孙中山的某些设想未能完全实现,但三民主义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仍然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