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昌介绍PPT
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男,出生于江苏常熟,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生前曾任中国原子能研究院院长、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高级顾问...
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男,出生于江苏常熟,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生前曾任中国原子能研究院院长、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高级顾问、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王淦昌是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研究堆工程和加速器建造事业的开拓者、中国粒子物理和宇宙线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早年经历1907年5月28日,王淦昌出生于江苏常熟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家庭。父亲王季同是一位既有民族气节又精通科学的饱学之士,他在王淦昌童年时代就教他读《史记》、《纲鉴易知录》等史书,还订阅了《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进步书刊,使王淦昌从小就受到爱国思想的熏陶。1925年,王淦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物理系。1929年,王淦昌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并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继续深造,师从叶企孙教授。1930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助教。1933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旋赴德国柏林大学威廉皇家化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著名女物理学家莉泽·迈特纳教授。科研经历1934年,王淦昌在德国柏林大学获博士学位后,转到英国剑桥大学卢瑟福实验室和卡文迪许实验室做研究工作。1937年,王淦昌回到祖国,先后担任浙江大学、中央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王淦昌任南京大学教授兼物理系主任。1948年,王淦昌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研究员。1949年,王淦昌被选为全国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委员,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同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二机部九院副院长、院长,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高级顾问,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1950年春,王淦昌和夫人葛兰英回到北京。同年11月,王淦昌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1956年,王淦昌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同年,他参与制定了中国12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并担任原子能部分的主持人。1959年6月,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中国决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原子能事业。王淦昌被任命为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负责领导并开展中国原子反应堆的研究、设计工作。1961年,王淦昌和同事们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建成,并首次成功地进行了原子反应堆临界实验,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的门槛。1964年,王淦昌参与组织领导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试验和一系列有关试验,以及原子弹武器的技术定型工作。1965年,王淦昌任二机部副部长兼九院院长。1968年10月,王淦昌被无端关押,在“文化大革命”中备受迫害,直至1978年8月才得到彻底平反。1979年,王淦昌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顾问。1980年,王淦昌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常委。1984年,王淦昌任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1985年,王淦昌任国家高技术计划(“863”计划)顾问。1998年12月10日,王淦昌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主要成就王淦昌参与了中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王淦昌长期从事原子核物理、宇宙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工作,在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研究方面成绩卓著,特别是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和“两弹”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1985年,王淦昌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7年,王淦昌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淦昌一生共撰写论文150余篇,专著4本。《宇宙线》《β衰变》《从原子核到夸克》《高能物理和新技术》社会任职王淦昌曾任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核学会第一届至第三届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常委,国家发明奖评选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奖评选委员会委员,核工业部科技委顾问,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高级顾问等职。人物评价王淦昌是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领域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核科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献身科学、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对事业无限忠诚,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热爱,矢志不移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特别是原子能事业奋斗终身。他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为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世纪念为纪念王淦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建立了王淦昌纪念馆。2019年9月25日,王淦昌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人物影响王淦昌参与了中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和“两弹”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王淦昌一生追求科学真理,献身祖国科学事业,为我国的原子弹、氢弹研制和国防科学技术发展,为我国物理学研究、科学教育、科学普及和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