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院前急救PPT
一、院前急救的概念与特点概念院前急救,又称现场急救或野外急救,是指在医疗机构之外,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员进行现场及时的初步救护...
一、院前急救的概念与特点概念院前急救,又称现场急救或野外急救,是指在医疗机构之外,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员进行现场及时的初步救护,以维持其基本生命,减轻伤病,减少痛苦,并为进一步救治创造条件的活动。它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点快速响应院前急救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伤病员进行初步处理,以挽救其生命现场处理多数情况下,院前急救是在伤病员所在地进行的,因此要求救护人员具备在各种环境下进行急救的能力条件有限由于院前急救往往是在没有充足医疗设备和药物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要求救护人员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简便有效的处理多学科协作院前急救往往涉及多个医学领域,如创伤、心血管、呼吸等,需要多学科人员协作二、院前急救任务与原则任务现场评估与处置对伤病员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转运与途中监护在确保伤病员安全的前提下,将其转运至医疗机构,并在途中进行必要的监护和处理信息沟通与协调与医疗机构、其他急救人员以及伤病员家属保持沟通,协调好救治工作原则先救命后治伤在急救过程中,应优先处理威胁伤病员生命的紧急情况,如心跳骤停、呼吸困难等先重伤后轻伤在伤病员数量较多时,应优先处理重伤员,以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先抢后救在急救现场,应首先进行抢救工作,如心肺复苏、止血等,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救治先治疗后转运在伤病员需要转运时,应在确保其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进行转运,并在途中继续进行必要的治疗三、中国院前急救的工作程序接收急救指令急救中心接到急救电话后,迅速了解伤病员情况,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发出急救指令出诊与现场处置救护人员接到指令后迅速出诊,到达现场后对伤病员进行初步评估和处理转运与途中监护在确保伤病员安全的前提下,将其转运至医疗机构,并在途中进行必要的监护和处理交接与汇报到达医疗机构后,与医疗机构人员交接伤病员情况,并汇报急救过程和结果记录与总结对本次急救过程进行详细记录,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后续改进四、院前急救的质量标准反应时间救护人员应在接到指令后尽快出诊,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处理规范救护人员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急救处理,确保操作正确、有效设备完好救护车辆和设备应保持良好的状态,确保在急救过程中能够正常使用信息沟通救护人员应与医疗机构、其他急救人员以及伤病员家属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确保信息准确、及时传递救治效果院前急救应最大限度地挽救伤病员的生命,减轻伤痛,为后续救治创造条件五、院前急救护理技术心肺复苏术(CPR)心肺复苏术是一种在心跳骤停情况下采取的急救措施,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维持伤病员的生命体征。在进行CPR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确保伤病员处于安全的环境中避免进一步伤害迅速判断伤病员是否需要进行CPR如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等正确进行胸外按压掌握适当的按压深度和频率在进行人工呼吸时要确保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和窒息止血技术止血技术是院前急救中常用的处理技术之一,可以有效控制伤病员的出血情况。常见的止血方法有:直接压迫止血适用于小动脉或静脉出血,通过直接压迫伤口来止血填塞止血适用于腔道出血,如鼻腔、口腔等,通过填塞止血材料来止血止血带止血适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通过绑扎止血带来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目的包扎技术包扎技术是院前急救中常用的处理技术之一,可以有效保护伤口,减少感染风险。在进行包扎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如纱布、绷带等五、院前急救护理技术(续)包扎技术包扎技术不仅可以止血,还可以保护伤口,减少疼痛和感染的风险。以下是常见的包扎方法:螺旋包扎法适用于四肢和躯干的包扎,从伤口远端开始,逐渐向上或向下螺旋式缠绕绷带,每次缠绕应覆盖前一次绷带的1/3至1/2回返包扎法适用于头部、颈部和手部等不规则部位的包扎,绷带从一端开始,环绕伤口后返回起点,反复进行,直至覆盖整个伤口“8”字包扎法适用于关节部位的包扎,如肘部、膝部等,绷带在关节两侧做“8”字形缠绕,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和固定性固定技术固定技术是用于稳定伤病员的骨折或关节脱位部位,减少疼痛和进一步损伤的技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固定方法:夹板固定法使用木板、塑料板等硬质材料,将骨折部位固定在直线上,防止骨折移位绷带固定法使用绷带将骨折部位与周围正常组织紧密固定在一起,以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三角巾固定法使用三角巾将骨折部位固定在身体的其他部位上,如将上肢固定在胸部,将下肢固定在健侧肢体上搬运技术搬运技术是将伤病员从现场安全转移至救护车辆或医疗机构的技术。以下是常见的搬运方法:担架搬运法使用担架将伤病员平稳地抬起并转移至安全地点。搬运过程中要保持担架平稳,避免颠簸和碰撞脊柱板搬运法对于怀疑有脊柱损伤的伤病员,应使用脊柱板进行搬运。搬运过程中要保持脊柱板的稳定性,避免扭曲和弯曲轮椅搬运法对于能够坐立的伤病员,可以使用轮椅进行搬运。搬运过程中要确保轮椅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倾倒和跌落六、院前急救护理中的注意事项保持冷静在急救过程中,救护人员应保持冷静,迅速评估现场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确保安全在进行急救处理时,要确保伤病员和自身的安全,避免发生二次伤害遵循规范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急救处理,确保操作正确、有效及时沟通与医疗机构、其他急救人员以及伤病员家属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确保信息准确、及时传递持续学习救护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急救能力和水平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是急危重症护理中的重要环节,要求救护人员具备快速响应、现场处理、多学科协作等能力。通过掌握心肺复苏术、止血技术、包扎技术、固定技术和搬运技术等基本的急救护理技术,以及遵循急救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伤病员的生命,减轻伤痛,为后续救治创造条件。六、院前急救护理中的注意事项(续)6.1 保持无菌操作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应始终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减少感染的风险。这包括使用无菌手套、敷料和器械,避免直接接触开放性伤口,以及在处理多个伤病员时使用消毒措施。6.2 注意伤病员的心理护理伤病员在遭受意外伤害或疾病时,往往会出现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在院前急救过程中,除了身体上的护理外,还应关注伤病员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6.3 合理使用药物和液体在院前急救中,药物和液体的使用应根据伤病员的病情和急救指南进行合理选择。避免滥用药物或过量输液,以免对伤病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6.4 与伤病员家属的有效沟通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救护人员应与伤病员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告知伤病员的病情和救治进展。同时,也要耐心解答家属的疑问,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6.5 做好急救记录和交接工作在院前急救结束后,救护人员应详细记录急救过程和伤病员的情况,为后续救治提供参考。同时,在将伤病员转交给医疗机构时,应做好交接工作,确保伤病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后续治疗。七、院前急救护理的发展趋势7.1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院前急救护理也开始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例如,通过移动医疗设备和应用程序,可以实时传输伤病员的信息和急救数据,提高急救效率和准确性。7.2 智能化设备的研发与应用智能化设备的出现为院前急救护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测伤病员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智能机器人则可以协助救护人员进行现场处理和转运工作,减轻人员负担。7.3 多学科协作的加强院前急救护理涉及多个医学领域,需要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协作与沟通。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共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急救方案,提高急救成功率。7.4 公众急救意识的提升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技能对于提高院前急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展急救知识普及和培训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和方法,为伤病员提供及时的现场救助。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护理在急危重症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掌握基本的急救护理技术和注意事项,并关注其发展趋势和挑战,我们可以不断提高院前急救护理的质量和水平,为伤病员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救治服务。八、院前急救护理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8.1 尊重伤病员自主权在院前急救护理中,应尊重伤病员的自主权,包括知情同意权和自主选择权。救护人员在提供急救护理时,应向伤病员或其家属充分说明病情、治疗方案和可能的风险,并尊重他们的决策意愿。8.2 保护伤病员隐私伤病员的隐私是受到法律保护的,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守隐私保护原则。救护人员应避免泄露伤病员的个人信息和病情,确保他们的隐私权不受侵犯。8.3 遵守医疗伦理规范在院前急救护理中,救护人员应遵守医疗伦理规范,保持专业性和中立性。他们应以伤病员的健康和安全为首要考虑,避免任何形式的利益冲突和不当行为。8.4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院前急救护理涉及多个法律法规的规范,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急救医疗服务管理条例》等。救护人员应了解和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确保急救护理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九、院前急救护理的教育与培训9.1 提高救护人员的专业水平院前急救护理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要求救护人员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急救技能。因此,应加强对救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9.2 加强公众急救教育公众急救教育的普及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急救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应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如社区讲座、学校教育和媒体宣传等,加强公众急救教育的普及和推广。9.3 建立完善的急救培训体系建立完善的急救培训体系是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的关键。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和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操作和模拟演练,确保培训效果和质量。十、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在急危重症救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掌握基本的急救护理技术和注意事项,加强多学科协作和沟通,提高救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公众的急救意识,我们可以不断提升院前急救护理的质量和水平,为伤病员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救治服务。同时,我们也应关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确保急救护理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