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的故事PPT
聂耳,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笔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汉族,云南玉溪人。生...
聂耳,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笔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汉族,云南玉溪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聂耳为歌剧、话剧和电影谱写了《新女性》、《开路先锋》、《大路歌》、《前进歌》、《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等主题歌和插曲30多首。他所编写的《金蛇狂舞》、《翠湖春晓》、《山国情侣》等乐曲,深受人们喜爱。早期经历1912年2月14日,聂耳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甬道街73号。1917年,聂耳的父亲病故,他从母亲彭寂宽那里学习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乐器,开始接触和热爱音乐。1919年,聂耳的母亲彭寂宽改嫁,聂耳到昆明的一家烟店当店员,兼管帐务。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乐理和钢琴弹奏等音乐知识。1922年,聂耳进入云南第一联合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曾发起组织“五一音乐研究会”,自学小提琴、钢琴和和声知识,初步掌握了作曲技术。他还常到昆明“赤社”等进步社团参加集会、演出等活动,表演自己创作的新歌。1925年,聂耳考入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学习小提琴和作曲理论。音乐之路音乐创作1927年聂耳考入上海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作曲理论、和声,并学习小提琴和钢琴的演奏。在学院里,他努力钻研专业,刻苦学习音乐理论,成绩优秀。他还经常参加学校的交响乐队,指挥过《威廉·退尔》、《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等西洋乐曲。1930年7月聂耳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随后到申报馆任编辑,在左翼剧联音乐小组工作,参加左翼音乐家的活动。他积极投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音乐文化运动,开始为电影和戏剧创作歌曲。1931年4月聂耳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聂耳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负责成立音乐部,同时开始了音乐创作生涯。他先后为《母性之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开路先锋》、《新女性》、《飞花歌》、《铁蹄下的歌女》、《告别南洋》、《春回来了》等电影、话剧创作主题歌和插曲30余首。他的一系列作品,特别是《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和要求民族独立、解放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的情怀,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国歌诞生1934年,聂耳前往日本,准备短期内完成他的杰作《义勇军进行曲》。到达日本后,他完成了曲谱定稿,并在四月末将定稿寄给上海电通影片公司。之后,为了使歌曲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聂耳和孙师毅商量,对歌词作了3处修改,从而完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全部创作。1935年4月18日,聂耳到达日本东京后,完成了曲谱的定稿,并在四月末将定稿寄给上海电通影片公司。之后聂耳为使歌曲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对歌词作了3处修改,从而完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全部创作。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通过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决议。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1978年3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新词的国歌曲谱。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逝世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纪念与影响纪念活动为纪念聂耳诞辰100周年,1993年7月17日,聂耳铜像在玉溪市聂耳公园落成揭幕。铜像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主持设计,聂耳铜像全身高聂耳的故事(续)纪念活动(续)铜像全身高3.7米,其中底座高1.7米,铜像高2米,重2.5吨。聂耳左手握小提琴,右手举高,表现出人民音乐家向人民奏乐的英姿。此外,为纪念聂耳,在玉溪市还设立了聂耳纪念馆、聂耳大剧院,拍摄了电影《聂耳》,创作了歌剧《聂耳》,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聂耳音乐会,以展示聂耳的音乐才华和对中国音乐事业的贡献。影响与传承聂耳的音乐作品,特别是《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首歌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深刻的内涵,激发了无数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之一。聂耳的创作理念和音乐风格也对中国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注重音乐与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音乐表达人民的情感和愿望。他的音乐作品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国际视野,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聂耳逝世后,他的音乐事业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许多音乐家和作曲家都受到聂耳的影响,继续发扬他的音乐精神,为中国音乐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同时,聂耳的作品也被广泛传唱和演绎,成为中国音乐宝库中的珍贵遗产。结语聂耳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和创作理念对中国音乐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所留下的音乐遗产却永载史册。聂耳的故事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成长和奋斗历程,更是中国音乐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了解聂耳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灵感,为我们自己的音乐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