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道不可道PPT
“道可道,非常道。”是老子《道德经》的开篇语,是道家哲学思想的代表性名言,它概括了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与精髓。这句名言的内涵与外延,涉及到了哲学、美学、逻辑...
“道可道,非常道。”是老子《道德经》的开篇语,是道家哲学思想的代表性名言,它概括了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与精髓。这句名言的内涵与外延,涉及到了哲学、美学、逻辑学、伦理学、社会学、宗教等诸多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指导意义。“道可道,非常道。”这六个字中,“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的本体。第一个“道”是名词,指宇宙的本源与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是说道、表达的意思;第三个“道”是名词,是道的名称。“非常”中的“非”是不、否定的意思,“常”是通常、一般的意思。“道”的属性是变化无常、不恒定、不唯一,所以“道”就不能用语言来言说、来概括、来限定。老子所处的春秋时代,诸侯混战、社会动荡不安,老子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深感世态炎凉,故而写出了《道德经》这部经典著作。他试图通过自己的学说,让人们认识到世界万物的本质与规律,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他告诫人们不要迷恋功名利禄,不要追求物质欲望,要注重个人修养,要保持清静淡泊无欲无求的心态。要用“无为而治”的思想来处世,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尊重客观规律,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来办事。在老子看来,“道可道,非常道。”这个“道”,就是指宇宙万物的本源与实质,是宇宙万物生长变化的规律与原理。这个“道”,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无形无象的,是永恒不变的。这个“道”,是不能用语言来描述的,是不能用语言来概括的。因为语言是有限的,而“道”是无限的;语言是有形的,而“道”是无形的;语言是有边界的,而“道”是没有边界的。所以老子才说:“道可道,非常道。”然而,“道可道,非常道。”这个“非”,也不是绝对的否定。老子认为,“道”虽然不能用语言来描述与概括,但是还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因为只有通过语言这个工具,我们才能认识和理解“道”。但是,我们不能用有限的语言来描述无限的“道”,也不能用有限的语言来概括无限的“道”。因此,老子才说:“名可名,非常名。”因为只有通过无限的语言才能表达无限的“名”。总之,“道可道,非常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与精髓。它告诉人们:宇宙万物的本源与实质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与原理;这个规律与原理是不能用语言来描述与概括的;但是它可以用无限的语言来表达。这个“无限”,不是绝对的无限,而是相对的无限。因此我们认识和理解这个“无限”,就需要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既要看到事物的局限性,又要看到事物的无限性;既要看到事物的必然性,又要看到事物的偶然性;既要看到事物的客观性,又要看到事物的主观性;既要看到事物的整体性,又要看到事物的局部性;既要看到事物的普遍性,又要看到事物的特殊性;既要看到事物的绝对性,又要看到事物的相对性。总之,“道可道,非常道。”这句名言的内涵与外延是非常广泛的,它涉及到哲学、美学、逻辑学、伦理学、社会学、宗教等诸多领域。它告诉人们:宇宙万物的本源与实质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与原理;这个规律与原理是不能用语言来描述与概括的;但是它可以用无限的语言来表达。因此我们要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既要看到事物的局限性,又要看到事物的无限性;既要看到事物的必然性,又要看到事物的偶然性;既要看到事物的客观性,又要看到事物的主观性;既要看到事物的整体性,又要看到事物的局部性;既要看到事物的普遍性,又要看到事物的特殊性;既要看到事物的绝对性,又要看到事物的相对性。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道可道,非常道。”这句名言的内涵与外延所蕴含的深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