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落日熔金PPT
宋·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
宋·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借忆元宵盛况,来抒发自己的内心苦闷。“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着力描绘元夕绚丽的暮景,写的是落日的光辉,像熔铸的黄金一样辉煌灿烂,暮云像合璧连珠一样逗人喜爱。境界开阔,色泽绚丽,形象丰满。这是写天上。紧接着作者又把视线从天上写到人间:“人在何处?”这一句包含的意思非常丰富,它可以把上边的景语都串起来。这三句,一写天,一写人,一写情,构成了完整、和谐、优美的意境。首句“人在何处”以问句的形式,写出了词人因观此景而引出的无限感慨。“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两句由景入情,写南归以后的愁绪。上句写眼中所见:初春时节,柳枝刚劲,其色如烟;下句写耳中所闻:笛声幽怨,仿佛是梅花的叹息。“春意知几许”一句,以问句的形式,抒发感慨。同时,此句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三句,写元夕天气融和,而自己却飘泊异乡,面对着这良辰美景,产生了“次第岂无风雨”的忧虑。这几句表面上是写元夕天气,实际上却写出了词人内心的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词人心情极其苦闷,只好谢绝邀请,不去赴宴玩乐了。这几句写的是词人内心的矛盾。她一方面想融于这热烈的气氛之中,“香车宝马”“酒朋诗侣”对自己都是有着极大的诱惑力的;但另一方面,由于自己始终存在着“次第岂无风雨”的忧虑,而使自己与这热烈的气氛又格格不入。这种矛盾的心理,正是词人当时处于颠沛流离之中的苦闷心情的反映。“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由上片写眼前景转到对往昔生活的回忆。这几句意思是说,在汴京的时候,自己闲暇无事,常常记得正月十五日元夕的情景。这几句虽然写得简略,却是全词的重点所在。它上承前面“人在何处”的疑问,下启后面“如今憔悴”的感叹,从而概括了词人从南渡以前到南渡以后颠沛流离的生活,也概括了词人由少女时代到少妇时代再到嫠妇时代的心路历程。这几句看似平淡,却是全词的枢纽所在。“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几句,写汴京元夕的盛况,和上片“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语意暗合。这几句是说汴京的闺女都打扮得花枝招展、争艳斗妍,极写当时元宵佳节,闺门女子之雍容华贵,以及她们心情的愉悦。在上下文中,这几句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前边写自己对元夕的忧虑,这几句写汴京元夕的盛况,下边就自然地过渡到写自己南渡以后的憔悴。“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写词人南渡以后心情的抑郁憔悴。这几句从正面描写词人自己,用“风鬟霜鬓”形象地写出自己的衰老,并点出忧虑风雨、颠沛流离的根由。“怕见夜间出去”,则点出词人不仅憔悴,而且心情也极其忧郁。词人用“如今”与“中州盛日”相对照,用“风鬟霜鬓”与上片“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相对照,从而写出了生活的巨大变化和词人内心深沉的感慨。“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几句写词人因忧愁而不愿出去参加元宵的欢乐。这也是写她的一种矛盾心理。她永遇乐·落日熔金(续)想出去观赏元夕的盛况,可是又担心自己憔悴的面容和忧郁的心情会引起别人的注意。这种矛盾心理,正说明词人已经失去了少女时代的天真和热情,心境变得越来越忧郁和深沉了。这几句与上片“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相照应,进一步写出了词人因忧虑而避世的心态。这首词不仅抒写了词人的个人苦闷,也表达了亡国之痛和故土之思。词人通过今昔对比的手法,用极其委婉的笔触,写出了自己南渡前后的巨大变化和内心的深沉感慨。这种感慨既有对逝去的美好生活的留恋,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苦闷。“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的壮丽景象与词人“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的憔悴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和忧郁。同时,词人通过回忆汴京元夕的盛况,也表达了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和怀念。这首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李清照词作中的名篇之一。它充分展示了词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沉的思想感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总的来说,这首词以元宵佳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词人南渡前后的生活变化和内心感受,抒发了词人对逝去的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苦闷。它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李清照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资料。永遇乐·落日熔金(续)这首《永遇乐·落日熔金》是李清照晚年的代表作之一,不仅艺术成就高超,更深刻反映了词人历经沧桑、家国沦亡后的复杂情感。在结构上,全词以“元宵”这一传统节日为线索,通过今昔对比,巧妙地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上片写元宵佳节胜景,下片写南渡后的憔悴与愁苦,形成鲜明对比,寄寓了词人对故国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在情感上,词人巧妙地运用景物描写、心理刻画和细节描绘,将自己的深沉感慨融入字里行间。如“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的壮丽景象与词人“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的憔悴形象形成强烈对比,凸显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和失落。在语言上,李清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运用优美、生动的词汇和句式,营造出一种既华丽又深沉的意境。词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凝聚着词人的心血和情感,展现了她卓越的艺术才华。此外,这首词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李清照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那个时代人们共同命运的写照。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窥见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面貌,感受到词人对家国兴衰的深切关注。《永遇乐·落日熔金》是李清照晚年的一首杰作,它以其高超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后世的赞誉。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词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沉的思想感情,更是对那个时代人们共同命运的深刻反思。它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思考了历史、文化和人性等诸多问题。因此,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