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学习PPT
引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
引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中办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最大多数人享有的最广泛的民主。“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2.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3.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1. 从适应国内国际大局深刻变化看我国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前景无比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集中显现,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明显增多。同时,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安全竞争更趋激烈,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精神追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2. 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看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重视核心价值观的作用。通过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基础、文化基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3. 从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坚定和稳固。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社会思想意识更加多元多样多变,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