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美食PPT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的起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的起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除了扫墓祭祖的肃穆,清明节还融合了欢快赏春的气氛,因此也有了踏青、插柳、放风筝、荡秋千等一系列民俗活动。而在食物方面,各地也有着一些独具特色的清明节美食。 青团青团是江南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现在做青团,有的采用浆麦草,有的采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绿叶蔬菜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当作春游小吃。 暖菇包暖菇包是福建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绵绵密密,郁郁葱葱,非常旺盛。人们采摘田野里的新鲜鼠曲草,洗净晒干,储备在家。接着将糯米浸泡磨浆,压干后与干暖菇草混合,加入红曲,搓揉成团,制成龟状、猪状、鱼状、鸡状等各种形状,放入锅内,隔层垫上竹叶或棕叶,煮熟就可食用,暖菇包色泽鲜绿,质嫩可口,清香扑鼻,具有鼠曲草特有的香味。吃暖菇包还可以防治春天困倦、神昏头晕,促进食欲,健胃消食。 馓子馓子在古代又称“寒具”和“环饼”,也被称为捻头、油捻、细环饼、焦饼、焦圈、油圈、绳膏等。南北朝时期,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流行。据《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馓,名曰寒具”。唐宋以后,寒食节禁烟寒食的风俗逐渐减弱消退,而吃馓子却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民俗食品,并改称为馓子或馓儿。馓子色泽黄亮,口味香脆。 鸡蛋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清明节吃鸡蛋其源起是先秦时代某些地区有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清明节这天鸡蛋除了吃,还可以玩,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则是“雕蛋”。画的五颜六色鸡蛋可以吃;而“雕蛋”则仅供玩赏。 朴籽粿朴籽粿是潮汕地区清明时节特有的传统小食。是用朴籽树(又叫朴丁树,属榆科)的叶和果(核)捣烂后和大米舂成粉,发酵配糖,用陶模蒸制成的一种小吃。朴籽粿有深绿色和浅绿色两种,品性味甘、平、有去积消滞作用,是潮汕人清明扫墓必备的祭品。 芥菜饭芥菜饭是浙江温州传统的汉族小吃。饭松菜嫩,香甘爽口,并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清明时节,芥菜长势旺盛,旧时温州民间采撷芥菜嫩叶,拌以糯米粉、早米粉,制成饼状,蒸熟而食,俗谓“芥菜饭”。清人方成培《听雨楼随笔》有诗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林盘出饷争祭祖,社酒香浓麦饭浑。”说的是农家以鸡豚、林盘、社酒、麦饭等祭祖,其中“麦饭”即指芥菜饭。温州民间过去在清明节吃芥菜饭,以为此日吃芥菜饭可终年不长疥疮。 子推馍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500克。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圆形的“子推馍”是专给男人们享用的。已婚妇女吃条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则吃“抓髻馍”。孩子们有鸭、狗、兔、燕、鱼、蛇、盘长、蚕、鸡、虎、雀、蜂、蝎、桃、苹果、石榴、茄子花、南瓜花、柿子花、枣花、柳叶、梅花、葫芦花、白菜花、油菜花的面花。“子推馍”和面花除了自己食用,还用来馈赠亲友。母亲要给当年出嫁的女儿送,称为送寒食。农村孩子给自己老师送,让离开家门独自在偏僻的山乡小村教书育人的园丁分享节日的美食。 面茶面茶是山西晋中、太原等地的特色传统小吃。一种糊状小吃,把和好的面在锅里煮成表面糊糊状,盛到碗里,再淋上芝麻酱,撒上芝麻、椒盐和麻叶,用筷子搅拌匀,即可食用。面茶软中带硬,越嚼越香。它既是饭,又是菜,凉热均可食用。所谓“面茶”,就是用炒过的芝麻、麻叶、加上一点盐,和上一点花油,然后在锅里烧成汤,将面条下入,加上一点扁豆面,熟了以后捞出来,盛在碗里,再在上面浇上芝麻酱、花椒、盐、蒜泥,也可以浇上醋、辣椒油,吃起来非常可口。 薄饼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如今,闽南多数地方还保留这样的风俗习惯。老厦门人卷薄饼时,一般喜欢在薄饼皮里放点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丝,或抹一点辣酱等,卷后趁热吃更有滋味。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预示着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还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饼,会使人们更勤(芹)劳,生命更长久(韭),家业更兴旺。相关诗云:“春到人间一卷之,家家门巷饼儿奇。柑蔬菜品还相类,卷向檐前日欲西。” 马蹄糕马蹄糕是广东、福建福州、闽南、广东海丰和广西贵港地区的传统甜点小吃。相传源于唐代,以糖水拌合荸荠粉蒸制而成。荸荠,粤语别称马蹄,故名。其色茶黄,呈半透明,可折而不焦,软、滑、爽、韧兼备,味极香甜。马蹄糕品种有:生磨马蹄糕和熟磨马蹄糕。因而可区分为:生、熟两种马蹄糕。清明节的美食丰富多样,不仅口感独特,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家族情感。每一种食物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和传统,让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和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