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秦腔PPT
秦腔,又称乱弹,是中国西北最古老的戏剧形式,起源于西周,成熟于秦。它起源于中国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
秦腔,又称乱弹,是中国西北最古老的戏剧形式,起源于西周,成熟于秦。它起源于中国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清人李调元在《雨村剧话》中说:“俗传钱氏缀百裘外集,有秦腔。始于陕西,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蜀谓之乱弹。”“乱弹”一词在我国戏曲声腔中的含义很多,过去曾把昆曲、高腔之外的剧种都叫“乱弹”,也曾把京剧称为“乱弹”(谓平乱而弹压),而更多的则是指某些梆子腔剧种。秦腔包括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种声腔艺术形式,如老调、眉户、碗碗腔、花鼓、弦板腔、灯碗腔等。这些声腔艺术形式和秦腔有共同的艺术特征,在音乐板式和表演风格上又各有特点,所以又都称做“秦腔”。秦腔的特点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秦腔的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包括“板头曲”、“吹腔”、“拨子”、“乱弹”四种。秦腔曲牌分欢音和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依剧中情节和人物需要选择使用。板式一般分为“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有板无眼”、“无板无眼”等四种,以一板一眼的2/4拍最为常用。其唱腔旋律高亢激越、磅礴大气,节奏鲜明,以情动人,善于表现慷慨激昂、悲壮凄楚的英雄人物的情感。秦腔的服饰与道具秦腔的服饰俗称“行头”,包括头饰、身段、靴鞋三部分。行头分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大衣箱包括各种蟒、靠、官衣、褶子等;二衣箱主要是武打衣靠和各种彩衣;三衣箱包括头饰、髯口、靴鞋以及各种佩饰。秦腔的道具俗称“砌末”,分为“大道具”和“小道具”两种。大道具如桌、椅、床、帐、车、船等;小道具如烛台、灯笼、火把、马鞭、刀枪、剑戟等。秦腔的角色与行当秦腔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表演程式和规范。生角分老生、须生、小生、幼生、武生等;旦角分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闺门旦)、老旦、武旦、媒旦、彩旦等;净角又称“花脸”,分正净(大花脸)、副净(二花脸)、武净(武花脸)等;丑角分文丑、武丑两种。秦腔的传承与发展秦腔是中国戏曲界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使得它在戏曲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秦腔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加大对秦腔艺术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戏曲团体应该加强秦腔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培养更多的优秀演员和编剧人才;教育部门也应该将秦腔艺术纳入课程体系,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并喜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总之,秦腔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我们应该珍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努力推动秦腔的传承与发展,让它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