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的小说《子夜》PPT
《子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节分别在《...
《子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节分别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月报》上发表过。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背景设定《子夜》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小说通过三条重要线索的交织,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冲突和阶级斗争。主要人物吴荪甫小说主人公吴荪甫是一个性格矛盾复杂,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在吴荪甫身上表现得十分鲜明。他一方面有“站在民族工业立场的义愤”,但另一方面,压倒他的一切的却是“个人利害的筹虑”。他是“办实业”的资本家,而不是“吃地租”的食利者。他同情罢工工人,而罢工工人却对他喊打。他内心深处和交通警察一样,有着对工人“居高临下”的仇恨心理。他虽与帝国主义、买办资本家、地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又不同于他们。他企图从工人身上挽回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混战所造成的企业不振、工厂亏损的局面。他“从心里厌恶那班政客”,“以为中国要就范于世界经济之网,非有大规模工业不可”。为此,他除了保留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债务外,又和孙吉人、王和甫等凑足了五十万资金,成立了“益中信托公司”,以图大力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吴荪甫有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雄心,苦斗的勇气和魄力,但却没有正确的道路。他梦想用剥削工人、克扣工钱等办法来挽回企业的危机,结果是工人起来罢工,企业濒临破产。他企图用投机公债来挽救企业的危局,却被赵伯韬一口吞并,彻底破产。赵伯韬赵伯韬则是一个骄横狂妄、奸诈阴狠的反动资本家形象。他同吴荪甫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与斗争。主题思想《子夜》通过对以吴荪甫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旧中国黑暗社会背景中挣扎求生的悲剧命运的描写,展现了旧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阶级斗争,揭示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以及中国人民革命的必然性和迫切性。艺术特色《子夜》在艺术构思和人物塑造上颇具匠心。作品以吴荪甫为中心,以他由盛到衰的发展为线索,将众多的人物、纷繁复杂的矛盾纠葛组织成一个严谨的艺术整体。作品通过大量具体、生动、真实的细节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如吴荪甫的雄心勃勃、刚毅顽强,赵伯韬的骄横奸诈、荒淫腐朽,周朴园的虚伪冷酷、道貌岸然,屠维岳的阴险狠毒、奸猾狡诈等。同时,作品还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如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子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中国社会和历史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