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PPT
消化道出血是指从食管到肛门之间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发生的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病症。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因素引起,也可...
消化道出血是指从食管到肛门之间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发生的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病症。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因素引起,也可因邻近器官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分类消化道出血主要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临床常见急症,病死率高达8%~13.7%。下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屈氏韧带以下的消化道出血,包括小肠出血和结肠出血。症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症状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与患者的年龄、心肾功能等全身情况也有关系。呕血与黑粪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有呕血和黑便,在幽门以下者可仅表现为黑便。但是出血量少而速度慢的幽门以上病变可仅见黑便,而出血量大、速度快的幽门以下的病变可因血液反流入胃,引起呕血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出血量400ml以内可无症状,出血量中等可引起贫血或进行性贫血、头晕软弱无力,突然起立可产生晕厥、口渴、肢体冷感及血压偏低等。大量出血达全身血量30%~50%(约1500~2500ml)即可产生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至测不到、脉压差缩小(小于3.33~4kPa)及脉搏快而弱(脉率大于120次/分)等,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诊断病史和体检详细的病史和体检对诊断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部位和出血情况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粪隐血试验、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有助于估计失血量及动态观察治疗效果特殊检查方法治疗一般急救措施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保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血液吸入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活动性出血期间禁食。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尿量及神志变化,观察呕血与黑便情况,定期复查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与血尿素氮等。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对老年患者根据情况进行心电监护积极补充血容量立即查血型和配血,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补充血容量。在配血过程中,可先输平衡液或葡萄糖盐水,甚至胶体扩容剂,但应注意输液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因过多、过快输液导致肺水肿或诱发再次出血止血措施以上是消化道出血的基本信息,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任何健康疑虑或症状,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