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日历PPT
春季立春(通常在公历2月3-5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天气逐渐变暖,万物复苏。雨水(通常在公历2月18-20日)-表示降水开始增多,春雨绵绵,适合播种。惊...
春季立春(通常在公历2月3-5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天气逐渐变暖,万物复苏。雨水(通常在公历2月18-20日)-表示降水开始增多,春雨绵绵,适合播种。惊蛰(通常在公历3月5-7日)-冬眠动物开始苏醒,昆虫出没,大地焕发新生。春分(通常在公历3月20-22日)-昼夜平分,春季过了一半,天气温暖宜人。清明(通常在公历4月4-6日)-天气晴朗,万物生长茂盛,适合踏青扫墓。谷雨(通常在公历4月19-21日)-降雨充足,谷物生长迅速,是春播的最后时期。夏季立夏(通常在公历5月5-7日)-夏季开始,气温逐渐升高,植物生长迅速。小满(通常在公历5月20-22日)-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芒种(通常在公历6月5-7日)-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是收获和播种的繁忙时期。夏至(通常在公历6月21-22日)-昼长夜短,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小暑(通常在公历7月6-8日)-天气开始炎热,但尚未达到最热。大暑(通常在公历7月22-24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高温多雨,需要注意防暑降温。秋季立秋(通常在公历8月7-9日)-秋季开始,天气逐渐转凉,出现早晚温差。处暑(通常在公历8月22-24日)-炎热的夏季结束,天气开始变得凉爽。白露(通常在公历9月7-9日)-天气转凉,出现露水,早晨草木上有露珠。秋分(通常在公历9月22-24日)-昼夜平分,秋季过了一半,天气逐渐凉爽。寒露(通常在公历10月8-9日)-气温下降,露水更冷,出现霜冻、冰冻等现象。霜降(通常在公历10月23-25日)-天气寒冷,出现霜冻、冰冻等现象,冬季即将到来。冬季立冬(通常在公历11月7-8日)-冬季开始,天气逐渐寒冷,出现冰冻现象。小雪(通常在公历11月22-23日)-开始降雪,但雪量较小,地面无积雪。大雪(通常在公历12月6-8日)-雪量增大,地面开始积雪,天气更加寒冷。冬至(通常在公历12月21-23日)-昼短夜长,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小寒(通常在公历1月5-7日)-天气寒冷,但尚未达到最冷。大寒(通常在公历1月20日左右)-一年中最冷的时期,需要注意防寒保暖。以上就是24节气的日历,每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象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