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介绍PPT
人参1.1 来源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主要产于中国东北、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东部等地。1.2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1...
人参1.1 来源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主要产于中国东北、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东部等地。1.2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1.3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1.4 应用用于气虚欲脱脉微欲绝,脾气不足,中气下陷,肺虚喘咳,气短乏力,津伤口渴,虚热消渴,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血虚萎黄,阳痿宫冷等煎服3~9g;挽救虚脱可用15~30g。宜另煎兑入;或研末吞服,每次2g,日服2~3次1.5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黄芪2.1 来源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主要产于中国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2.2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2.3 功效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2.4 应用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等煎服9~30g。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2.5 使用注意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阳证实证等不宜使用。 当归3.1 来源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主要产于中国甘肃、云南、四川、青海、陕西、湖南、湖北、贵州等地。3.2 性味归经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3.3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3.4 应用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等煎服5~15g。一般生用,为加强活血则酒炒用。又通常补血宜当归身,破血宜当归尾,止血宜当归炭,酒制可增活力之力;和血(补血活血)用全当归3.5 使用注意湿盛中满、大便溏泄者忌服。 枸杞4.1 来源枸杞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主要产于中国宁夏、青海、内蒙古、新疆等地。4.2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肝、肾、肺经。4.3 功效滋补肝肾,益精明目。4.4 应用用于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等煎服6~12g4.5 使用注意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 白术5.1 来源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主要产于中国浙江、福建、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地。5.2 性味归经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5.3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5.4 应用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煎服6~12g。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表虚自汗宜生用5.5 使用注意白术性偏温燥,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渴者不宜服用。 茯苓6.1 来源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主要产于中国安徽、湖北、河南、云南、四川等地。6.2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6.3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6.4 应用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煎服9~15g6.5 使用注意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甘草7.1 来源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茎,主要产于中国内蒙古、甘肃、陕西、宁夏、新疆等地。7.2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7.3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7.4 应用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等煎服2~10g。生用性微寒,可清热解毒;蜜炙药性微温,并可增强补益心脾之气和润肺止咳作用7.5 使用注意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湿盛胀满,浮肿者不宜用。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及血钾降低等,并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久服较大剂量的甘草,易于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及血钾降低,还能抑制皮质醇的转化,可导致水钠潴留和低血钾症。 陈皮8.1 来源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主要产于中国广东、福建、四川、江西、湖南、贵州、云南、浙江等地。8.2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8.3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8.4 应用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煎服3~9g8.5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苦燥,温能助热,故舌赤少津,内有实热者慎用。以上是对八种常见药材的简要介绍,每种药材都包含了来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和使用注意等方面的内容。请注意,药材的使用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病情进行,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丹参9.1 来源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主要产于中国四川、安徽、江苏、山东等地。9.2 性味归经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9.3 功效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9.4 应用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等煎服5~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9.5 使用注意反藜芦。孕妇慎用。 金银花10.1 来源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主要产于中国河南、山东、河北等地。10.2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10.3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10.4 应用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血毒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煎服6~15g;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用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10.5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菊花11.1 来源菊花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主要产于中国浙江、安徽、河南、四川等地。11.2 性味归经味辛、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11.3 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11.4 应用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肝阳眩晕,肝风实证,目赤昏花,疮痈肿毒等煎服5~9g。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清热解毒宜用野菊花11.5 使用注意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慎用。 枸杞子12.1 来源枸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产于中国宁夏、青海、新疆、甘肃等地。12.2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肝、肾经。12.3 功效滋补肝肾,益精明目。12.4 应用用于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等煎服6~12g12.5 使用注意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以上是对十二种常见药材的简要介绍,每种药材都包含了来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和使用注意等方面的内容。请注意,药材的使用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病情进行,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由于篇幅限制,这里只列举了部分药材,实际上中药材种类繁多,每种药材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应用。在使用中药材时,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以确保药材的安全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