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美食科普PPT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个时节,人们除了进行祭祀活动,还有许...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个时节,人们除了进行祭祀活动,还有许多与节令相应的食俗活动。这些美食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青团青团是江南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黑芝麻馅儿,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青团是清明祭祖时江南一带必备的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暖菇包暖菇包是福建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其原料系采用野生鲜蒿叶,取汁拌以糯米粉,再加入腊肉、香菇、冬笋、卞萝卜丝等作馅,制成包子。这种包子色泽嫩绿,皮薄馅嫩,很是可口。馓子馓子在古代又称“寒具”和“环饼”,据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鸡蛋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清明节吃鸡蛋其源起是先秦时代某些地区有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而且,鸡蛋寓意着圆圆满满,也象征着一家团聚,和和美美。面茶老北京讲究清明时节吃“面茶”,就是把枣泥和豆沙做成馅儿,而后在白面汤内煮成糊糊状,所以也叫“面茶”。朴籽粿在潮汕有一种树叫朴籽树(又叫朴丁树,属榆科),叶椭圆形,果实大如绿豆,味甘甜。传说先人在饥荒年,用朴籽树叶充饥度荒。清明时节,气候转暖,草木荫茂,朴籽树叶满目翠绿,人们采此树叶,和米舂捣成粉,发酵配糖,用陶模蒸制成朴籽粿,有梅花型及桃型两种,也有叫碗酵桃的。粿品呈浅绿色,味甚甘甜,据说吃了还可解积热,除疾病。芥菜饭芥菜饭是浙江温州传统的汉族小吃。饭松菜嫩,香甘爽口,别有风味。据说吃了芥菜饭,一年都不会生疥疮。子推馍“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500克。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圆形的“子推馍”是专给男人们享用的。已婚妇女吃条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则吃“抓髻馍”。孩子们有鸭、鸡、兔、虎等面花。“大老虎”专给男孩子吃,也最受他们喜欢。父母用杜梨树枝或细麻线将各种小面花串起来,吊在窑洞顶上或挂到窗框旁边,让孩子们慢慢享用。风干的面花,能保存到第二年的清明节。薄饼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如今,闽南多数地方还保留这样的风俗习惯。清明节的美食文化丰富多彩,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食品。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更寄托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与亲人共度的时光,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