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介绍PPT
永春县,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泉州市西北部,地处戴云山脉东南沿伸部分。东邻仙游县,南接南安市、安溪县,西连漳平市,北毗大田县、德化县。全县...
永春县,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泉州市西北部,地处戴云山脉东南沿伸部分。东邻仙游县,南接南安市、安溪县,西连漳平市,北毗大田县、德化县。全县总面积1457平方千米,下辖6个镇、10个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永春县常住人口为420976人。历史沿革永春置县于宋嘉定二年(1209年),是福建省沿海沿海地区开发较早的县份之一。宋、元、明、清时属泉州府,民国时直属福建省政府。1949年9月解放,属晋江专区。1985年5月起属泉州市。行政区划永春县下辖6个镇、10个乡:桃城镇、下洋镇、蓬壶镇、达埔镇、吾峰镇、石鼓镇、岵山镇、湖洋镇、坑仔口镇、玉斗镇、锦斗镇、桂洋镇、苏坑镇、仙夹镇、横口乡、呈祥乡、介福乡、仙游县、外山乡、桃溪乡、五里街镇、一都镇、东平镇、东关镇。地理环境永春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泉州市西北部,地处戴云山脉东南沿伸部分。东邻仙游县,南接南安市、安溪县,西连漳平市,北毗大田县、德化县。介于东经117°46′~118°36′,北纬25°03′~25°34′之间,总面积1457平方千米。永春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戴云山脉呈东西走向横贯全境,西北为戴云山脉主体部分,东南沿海边缘为低丘陵和台地平原。境内最高山峰为蓬壶镇的天湖山,海拔1175.2米;最低处为东平镇溪畔村,海拔72.8米。永春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温度19.7℃,极端最高温度38.7℃,极端最低温度-3.8℃。年平均降雨量1813.3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996.6小时,无霜期年平均308天。永春县境内溪流密布,呈树枝状展布。主要河流有桃溪、坑仔口溪、一都溪、湖洋溪4条。桃溪是永春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戴云山脉,流域面积908平方千米,干流长58千米,年平均径流量10.8亿立方米。自然资源永春县水资源总量为14.2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为13.7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0.5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400立方米,高于全省、全国人均水平。永春县土地总面积145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24.89万亩,园地18.91万亩,林地157.17万亩,牧草地0.05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1.95万亩,交通运输用地1.67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36万亩,其他土地6.08万亩。永春县已探明和开采的矿种有煤、铁、锰、铅、锌、钨、铋、钼、金、银、石灰石、高岭土、叶腊石、耐火粘土、石英石、花岗岩、矿泉水、地热水等20多种。其中:煤储量1.2亿吨,石灰石储量1.3亿吨,高岭土储量5000多万吨,叶腊石储量2000多万吨,花岗岩储量5亿多立方米,矿泉水日流量达6000多吨。人口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永春县常住人口为420976人。经济2020年,永春县地区生产总值(GDP)265.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01亿元永春县是福建省的农业大县,素有“中国芦柑之乡”、“中国香都”等美誉。主要农产品有芦柑、蔬菜、茶叶、花卉、食用菌、麻竹等。近年来,永春县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永春县的工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涉及制鞋、服装、家具、工艺品等行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永春县逐渐发展起了一些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永春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主要景点有牛姆林生态旅游区、魁星岩、百丈岩等。永春县还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交通永春县交通便捷,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齐全。福诏高速公路、莆永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永春站(兴泉铁路)已建成通车,永春县城距泉州晋江国际机场仅60公里。文化永春县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永春纸织画、永春老醋、永春白鹤拳等是永春的文化瑰宝。永春县还积极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教育永春县教育事业发达,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永春一中、美岭中学等学校在当地享有较高的声誉。永春县还注重教育投入和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医疗卫生永春县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医疗设施不断完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永春县医院是当地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社会保障永春县注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制度,为群众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时,永春县还积极推动就业创业工作,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总之,永春县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县份,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交通便捷,经济发展迅速。未来,永春县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