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急症导致颅内压升高PPT
颅内压升高是神经外科常见临床病理综合征,是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疾病所共有征象。由于上述疾病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
颅内压升高是神经外科常见临床病理综合征,是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疾病所共有征象。由于上述疾病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kPa(200mmH₂O)以上,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称为颅内压升高。颅内压升高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症状和体征,如不及时诊治,患者可因脑干功能衰竭而死亡。颅内压增高的病因颅脑损伤颅骨骨折、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脑水肿及脑肿胀等均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开放性颅脑损伤早期以颅内出血和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为主,晚期并发颅内感染,可致脑脊液增多而引发颅内压增高。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包括各种颅内良、恶性肿瘤。颅内肿瘤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发生率约为80%~90%,随着肿瘤的长大,占位效应日益显著,颅内压逐渐增高颅内血肿包括急性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这类血肿属于继发性脑损伤,常由脑挫裂伤、脑表面静脉破裂和颅骨骨折引起,多发生于对冲部位。由于血肿的占位效应,引起颅内压增高,往往导致脑疝形成。幕上血肿常引起颞叶钩回疝,幕下血肿引起小脑扁桃体疝颅内脓肿包括各种脑炎、脑脓肿、硬膜下积脓等颅内感染性疾病各种脑炎、脑膜炎、脑寄生虫病可以引起脑组织水肿、渗出增多,导致颅内压增高。其中,以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最常见脑脓肿常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如耳源性脑脓肿、乳突炎、中耳炎、鼻窦炎等。常因脓肿包膜形成不完善,脓肿破溃,使脓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或脑池、脑室内,导致严重的颅内压增高脑血管疾病脑水肿是引起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原因,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和脑血管病变,如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脑挫裂伤等。血管源性脑水肿常见于脑静脉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细胞毒性脑水肿常见于严重缺氧、缺血、中毒性脑病、低血糖、高渗性昏迷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之一,因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常见病因有感染、产褥期、血液病、脱水等脑积水是指脑脊液在颅内过多蓄积。正常脑脊液在颅内约占40~50ml,当生成过多或(和)循环受阻时,即发生脑积水,使颅内压增高脑缺氧各种原因造成的脑缺氧如窒息、麻醉过深、CO中毒、癫痫持续状态、低血糖、低血压、休克等,均能使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引起颅内压增高。中毒铅中毒可损害脑内血管运动中枢,使血管舒缩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脑血管扩张而引起颅内压增高。代谢性疾病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如尿毒症、肝昏迷、毒血症、肺部感染、酸中毒等,可引起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为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三者均与颅内压增高导致的颅内高压性刺激有关,但三者的出现顺序和轻重程度可不一致。头痛头痛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生率约为80%~90%,以早晨或晚间较重,部位多在额部及颞部,可从颈枕部向前方放射至眼眶。头痛程度随颅内压的增高而进行性加重。当用力、咳嗽、弯腰或低头活动时常使头痛加重。头痛性质以胀痛和撕裂痛为多见。呕吐当颅内压增高刺激延髓呕吐中枢或迷走神经时,即可引起呕吐。呕吐常呈喷射状,多于剧烈头痛时发生,头位变动时可激发或加剧。呕吐常与头痛、颈项强直并发。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之一。表现为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缘模糊不清,中央凹陷消失,视盘隆起,静脉怒张。视乳头水肿早期可不影响视力,随着病情加重,视力逐渐减退,视野逐渐缩小,甚至失明,视乳头水肿长期存在,可发生视神经继发性萎缩。其他症状和体征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变化慢性颅内压增高时,轻者意识障碍可不明显,重者可发生昏迷。不同部位的病变可出现不同的意识障碍类型,如大脑皮质(大脑半球)病变主要表现为意识淡漠或缺失,可伴有精神症状;丘脑下部及脑干病变主要表现为嗜睡、昏睡或昏迷,重者可出现生命体征紊乱和去大脑强直复视及视力减退颅内压增高时,压迫或牵拉眼外展神经、视神经或动眼神经可引起眼球运动障碍,表现为复视。颅内压增高还可引起视盘水肿,导致视力减退,严重者可失明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可引起大脑皮质运动区受到刺激,出现癫痫发作,以癫痫大发作最为常见生命体征变化急性颅内压增高时,可出现脉搏缓慢、血压升高,即Cushing反应。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时,刺激下丘脑和脑干心血管运动中枢,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减慢、血压升高。随着颅内压进一步增高,可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和呼吸节律紊乱等,这是病情恶化的表现,需要立即进行处理颅内压增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以诊断颅内压增高。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颅内压增高的重要手段,包括头颅X线平片、CT、MRI等。这些检查可以观察颅内病变的情况,判断是否有占位性病变、脑积水等,从而确定颅内压增高的原因。鉴别诊断良性颅内压增高良性颅内压增高多见于肥胖患者,颅内压力升高但无其他症状,一般无需特殊处理颅内低压症颅内低压症是指颅内压力低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腰椎穿刺或外伤后,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与颅内压增高相似,但治疗方法不同脑震荡脑震荡是指头部受到外力打击后出现的短暂性脑功能障碍,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需要与颅内压增高进行鉴别颅内压增高的治疗一般治疗保持安静,绝对卧床,应在当地进行抢救,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以免加重出血,降低颅内压。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颅内血肿、脑肿瘤、颅内感染等,以解除病因,降低颅内压。药物治疗脱水剂如甘露醇、甘油果糖等,可以快速降低颅内压,缓解症状利尿剂如呋塞米等,可以增加尿量,减少脑脊液生成,从而降低颅内压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可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颅内压增高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去骨瓣减压术、脑脊液分流术等。总之,颅内压增高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病理综合征,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达到降低颅内压、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的目的。同时,还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颅内压增高的预防预防颅内压增高,主要是针对可能导致颅内压增高的病因进行预防。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安全防护避免头部受到外伤,特别是在进行高风险活动时,如骑自行车、驾驶汽车等,要佩戴安全头盔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引起脑出血和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定期检测血压,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颅内肿瘤、颅内感染等,应尽早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导致颅内压增高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护理与康复对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除了积极治疗外,还需要进行良好的护理与康复。以下是一些建议:保持安静环境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刺激和干扰,有助于减轻头痛和呕吐等症状饮食护理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降低颅内压心理支持颅内压增高可能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焦虑等心理问题,需要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等,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随访与监测对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监测。定期进行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颅内病变的变化情况;定期检测颅内压,了解病情的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总结颅内压增高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病理综合征,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达到降低颅内压、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的目的。同时,还应注重预防、护理与康复以及随访与监测等方面的工作,全面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