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日宣传PPT
一、什么是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最为常见。排菌的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
一、什么是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最为常见。排菌的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二、结核病日的由来1882年3月24日是世界著名的德国科学家科赫氏在柏林宣读发现结核菌的日子。为了纪念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预防结核病联盟于1982年倡议,并由世界卫生组织于1995年确认并宣布每年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三、结核病的症状1. 全身症状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多为长期午后潮热,即下午或傍晚开始升高,次晨降至正常。部分病人有倦怠乏力、盗汗、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育龄期女性病人可以有月经不调。2. 呼吸系统症状通常为干咳或带少量粘液痰,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约1/3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当炎症波及壁层胸膜时,相应胸壁有刺痛,一般并不剧烈,随呼吸和咳嗽而加重。慢性重症肺结核,呼吸功能减慢,出现呼吸困难。四、结核病的传播途径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和子宫,但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1. 空气—呼吸道传播当病人大声讲话、咳嗽、打喷嚏时就会释放很多含有结核杆菌的细小飞沫,病人一次咳嗽就可以释放3500个飞沫,用力打喷嚏时飞沫更多,易感者吸入这些带结核杆菌的飞沫,即可被感染。另外,吐痰传染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2. 食物传染结核病人用的餐具、吃剩的食物上都可能污染了结核杆菌。与结核病人合用餐具或吃病人剩下的食物易食入结核杆菌,饮用未经消毒的牛奶或乳制品等也可以感染牛型结核杆菌。替排菌病人倒痰罐不认真洗手、感染结核病的妇女用嘴咀嚼食物喂婴儿等,都是这些传播的途径。3. 垂直传播患有结核病的母亲在怀孕期间,其体内的结核杆菌可通过胎盘,由脐带进入胎儿体内,引起胎儿患上先天性结核病。孕妇在生产时,由于用力而把病灶内的结核杆菌直接播散给胎儿,加上分娩后患结核的母亲与婴儿密切接触,更容易将病菌传给新生儿。五、如何预防结核病?1. 控制传染源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结核病人,即痰直接涂片阳性者。因此早期发现病人,尤其是菌阳性者,并及时给予合理的化疗是现代防痨工作的中心环节。早期发现病人的方法是对以下人群及时进行X线胸片和菌细菌学检查:对症状、体征可疑结核病人结核病人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者新生儿和婴幼儿50岁以上人群与排菌病人有密切接触史者尚未接种卡介苗的儿童和少年2. 切断传播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因此禁止随地吐痰,对菌阳性病人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围的东西要加以消毒和适当处理,室内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小时,患者用过的食具、衣物等耐热物煮沸消毒,煮沸时间为10~15分钟,患者用过的衣物要经常清洗并在阳光下曝晒,以达到杀死结核菌的目的。3. 保护易感人群接种卡介苗,它是一种无致病力的活菌苗,接种于人体后可使未受结核菌感染者获得对结核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保护率约为80%。可维持5~10年,因而隔数年对结素试验转阴者还需复种。接种对象是新生儿、婴幼儿、青少年以及其他结核菌易感者,但已感染结核菌者对结核病的特异性免疫无增强作用,所以应及早接种卡介苗。另外,与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应接受相关检查,包括胸透、结核菌素试验和痰结核菌检查等,以便尽早发现病人,减少传染的机会。六、结核病的检查1.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血沉增快。2. 病原学检查在病人的痰、胸水、脑脊液或其他浆膜腔液,以及肺、肝、肾等组织标本中,通过涂片或培养的方法,找到结核分枝杆菌即可确诊,但阳性率低3.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常规首选方法,可发现早期轻微的结核病变,确定病变范围、部位、形态、密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空洞或空洞大小、洞壁厚度等。X线对各类结核病变的透过度不同,通过X线检查大致能估计结核病灶的病理性质,并能观察治疗效果及病变发展情况。4. 结核菌素试验即PPD试验,这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检测出机体有无感染过结核杆菌。但结核菌素试验的缺点是不能区分是结核分枝杆菌的自然感染还是卡介苗接种的免疫反应。通常在接种卡介苗3个月后,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提示体内已产生免疫力,很少再感染结核菌。七、结核病的治疗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主要作用在于缩短传染期、降低死亡率、感染率及患病率。对于每个具体患者,则为达到临床及生物学治愈的主要措施,合理化治疗是指对活动性结核病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2. 手术治疗对大于3厘米的结核球与肺癌难以鉴别时,复治的单侧纤维厚壁空洞、长期内科治疗未能使痰菌转阴者,或单侧的毁损肺伴支气管扩张、已丧失功能并有反复咯血或继发感染者,可作肺叶或全肺切除。八、结核病的社会问题结核病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由于结核病的传染性,它可能导致社会隔离和歧视。因此,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歧视和隔离,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九、结核病的未来展望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科研的深入,结核病的治疗和预防策略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新的药物和疫苗的研发,以及更精准的诊断技术的出现,都为结核病的防治带来了新的希望。未来,我们期待通过全球的共同努力,最终实现结核病的消除。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也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每年的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设立,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共同为消除结核病而努力。让我们携手,为创造一个无结核病的未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