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天清地白PPT
别名:地白菜、一朵云、岩白菜、天青地白、土防风、千年不烂心、九层塔、谷菜、地白蔹、地芙蓉、白面风、天白菜、白甘草、白鸡娃草、天蓬草、葫芦草、蛤蟆草、疔毒草...
别名:地白菜、一朵云、岩白菜、天青地白、土防风、千年不烂心、九层塔、谷菜、地白蔹、地芙蓉、白面风、天白菜、白甘草、白鸡娃草、天蓬草、葫芦草、蛤蟆草、疔毒草、白药、天青地白草、野烟、天青地白子、山白菜、毛鸡腿子、白面风草、疔疮药、白花草、葫芦草、白面风根、白花草根、地白菜根、天蓬草根、疔毒草根、白药根、蛤蟆草根。药材基源:天清地白为虎耳草科植物天青地白、卵叶天青地白、突隔天青地白及同属植物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var.ovata (Maxim.) FernaldSanguisorba intermedia (Thunb.) Nakai ex Kitam采收和储藏:5-6月采收全草,洗净,晒干。原形态天青地白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根茎粗壮,肉质,斜生,具多数须根。茎直立或斜升,不分枝,具棱,无毛。基生叶具柄;叶片肾形或近圆形,长3.5-10cm,宽5-16cm,先端钝圆,基部心形或截形,边缘具不整齐的圆齿状锯齿,齿尖具骨质小尖头,上面无毛,下面沿脉被疏柔毛;茎生叶较小,肾形或圆形,抱茎,无柄;托叶膜质,披针形,边缘具疏锯齿。聚伞花序圆锥状,顶生;花两性,花梗细弱,长1-2cm,被柔毛;萼片5,白色或带粉红色,披针形或卵形,长3-4mm,外面被柔毛;花瓣5,白色,倒卵形,长5-7mm,先端2深裂,基部具短爪;雄蕊10;心皮2,下部合生。蒴果,2瓣开裂。种子细小,多数,卵状椭圆形。花期5-6月,果期7-8月卵叶天青地白与上种相似,主要区别为:叶片卵形或阔卵形,长2.5-7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近截形,边缘具波状齿或圆齿状锯齿突隔天青地白与上种相似,主要区别为: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先端微凹或截形,基部楔形,具短爪生境分布天青地白生于海拔400-3600m的山坡草地、林下、灌丛、路旁或石隙。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卵叶天青地白生于海拔600-3000m的山坡林下、林缘、灌丛、草地或石隙。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突隔天青地白生于海拔1000-3000m的山坡林下、林缘、灌丛或草地。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化学成份:全草含鞣质(tannin)12.8%,没食子酸(gall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金丝桃甙(hyperoside),槲皮甙(quercitrin),芦丁(rutin)及天青地白甙(sanguisorbin)。性味:味苦;涩;性凉归经:归肺;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温病发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衄血;吐血;尿血;崩漏;痈肿疮毒;蛇虫咬伤;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或煎汤洗。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涩、性凉。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能。用于温病发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衄血、吐血、尿血、崩漏、痈肿疮毒、毒蛇咬伤、外伤出血《全国中草药汇编》收敛止血,清热解毒。主治衄血,咯血,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痈肿疮毒,外伤出血,跌打损伤《中药大辞典》治疔疮肿毒,咽喉肿痛,咳嗽咯血,吐血衄血,外伤出血附方治疔疮天青地白草和桐油捣烂,敷患处治咽喉肿痛天青地白草三钱,煎水服治外伤出血天青地白草适量,晒干研粉,撒伤处。(选方出《贵州民间药物》)临床应用治疗细菌性痢疾取天青地白干草500g,加水煎成500ml,过滤。成人每次服50ml,每日3次,小儿酌减。治疗50例,服药后体温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1.2天,腹痛消失为2.1天,里急后重消失为2.8天,大便成形为3.1天,大便镜检转阴为4.5天治疗阿米巴痢疾将天青地白制成片剂,每片含原生药0.5g。每次4片,日服3次,7-10天为一疗程。治疗15例,9例治愈,4例进步,2例无效。治程中未发现副作用现代研究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天清地白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的鞣质和多糖等成分具有收敛、止血、抗溃疡等作用,对于消化道出血、创伤出血等有较好的疗效。此外,其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能够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等。药材鉴定天清地白药材呈长圆柱形,稍弯曲,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具纵棱,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心有髓。气微,味苦涩。以色绿、质嫩者为佳。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总结天清地白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多种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化学成分复杂,包含鞣质、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然而,关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研究仍需深入。同时,天清地白作为一种天然药物资源,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也值得关注。以上是对天清地白的详细介绍,包括其别名、来源、原形态、生境分布、化学成份、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各家论述、附方、临床应用、现代研究、药材鉴定和贮藏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天清地白这种中药材。生态价值天清地白作为一种野生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还能够保持土壤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此外,天清地白还具有很好的绿化效果,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经济价值天清地白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和需求的增加,天清地白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此外,天清地白还可以用于提取天然色素、制作保健品等,进一步拓宽了其应用领域。文化价值天清地白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医药文化中,天清地白象征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医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此外,天清地白还在一些民间传说和故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承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展望虽然天清地白作为一种中药材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但关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研究仍不够深入。未来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天清地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和实践,确保天清地白这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和保护。参考文献[此处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包括书籍、期刊文章、网络资源等。]致谢感谢所有为本文提供支持和帮助的人和组织。特别感谢那些为中药材研究和应用付出辛勤努力的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本文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依据。同时,也要感谢那些为天清地白等中药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的组织和机构。他们的努力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结语天清地白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中药材,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备受关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的提高,天清地白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天清地白将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天清地白的种植技术选地整地天清地白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土壤疏松肥沃的地方进行种植。在种植前,需要进行深翻松土,去除杂草和石块,然后施入适量的基肥,如腐熟的农家肥或复合肥,以提高土壤肥力。繁殖方法天清地白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方式进行繁殖。种子繁殖一般在春季进行,将种子均匀撒播在整好的土地上,然后覆盖一层薄土,保持土壤湿润,约一周后即可发芽。分株繁殖则在春季或秋季进行,将母株分割成若干小株,每小株至少带有2-3个芽眼,然后按照适当的株行距进行移栽。田间管理在生长期间,需要定期除草、松土和施肥,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同时,要注意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或涝害。在开花结果期,还需要进行人工授粉和疏果等管理措施,以提高产量和品质。病虫害防治天清地白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如叶斑病、根腐病、蚜虫等。为了防治这些病虫害,可以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农业防治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化学防治则是在发病初期喷洒适量的农药进行防治。采收与加工天清地白一般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采挖根部,洗净泥沙后晒干或烘干即可。也可以将鲜品直接入药使用。加工后的天清地白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和发霉。总结与展望天清地白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中药材,其种植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天清地白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中药材市场的不断扩大,相信天清地白的种植技术也将不断完善和创新,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附录天清地白种植技术流程图天清地白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表天清地白种植管理要点提示结语通过对天清地白的详细介绍,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种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和应用价值,还可以掌握其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方法。相信在未来的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天清地白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