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诗词诵读鉴赏及其背景PPT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创作的一首七律诗词。全诗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红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英勇无畏、...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创作的一首七律诗词。全诗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红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诗词内容诗词鉴赏这首诗词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壮丽景象和英雄气概。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直接点明了红军战士们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他们不畏惧万里长征的艰辛和困难。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等自然景观,展现了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同时以“腾细浪”、“走泥丸”等形象生动的比喻,表现了红军战士们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和无畏精神。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则表达了红军战士们在战胜一切困难后,面对岷山雪景时的喜悦心情和胜利的自豪。创作背景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5年10月22日,毛泽东在陕北吴起镇胜利地结束了长征。这首七律就是在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七律·长征》不仅是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艺术概括,更是对红军战士们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的赞颂。这首诗词以其豪迈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