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李白。小学古诗趣味解读PPT
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
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开篇的想象小时候的李白,抬头看到天上那轮明亮的月亮,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他瞪大了眼睛,觉得这月亮就像是一个大大的白玉盘,悬挂在空中。这种直观的、充满童趣的比喻,让人觉得月亮好像真的就是一个可以端在手上的白玉盘,又圆又亮。瑶台镜的联想有时候,他又觉得那月亮像是瑶台上的镜子,反射出璀璨的光芒,高高地悬挂在青云之上。瑶台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镜子则代表了清晰和明亮。这样的比喻,让月亮显得更加神秘和遥远。仙人与桂树李白接着想象,月亮上住着仙人,他们垂着双脚,悠闲自在。而那棵桂树,长得团团圆圆,就像是人间的团圆饼一样。这里,李白巧妙地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桂树和仙人都是中秋、团圆等主题中常见的元素,让人倍感亲切。白兔与药更有趣的是,李白还想象到月亮上有一只白兔,在不停地捣药。这不禁让人好奇,这白兔到底在给谁制药呢?是不是给那些仙人们?这样的想象,既可爱又富有诗意。月亮的残缺与圆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也会经历残缺和圆满。李白在这里,用蟾蜍蚀圆影来形容月亮的残缺。蟾蜍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与月亮联系在一起,象征着月亮的阴暗面。而大明夜已残,则表达了月亮从圆满到残缺的过程,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接下来的几句,李白引入了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羿昔落九乌,说的是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使得天空变得清朗安宁。而阴精此沦惑,则是指嫦娥因为吃了仙药而飞上月球,与后羿分离,这里的“阴精”就是指的嫦娥。这样的引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结尾的感慨最后,李白用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来结束全诗。这里的忧,既是对月亮残缺的哀愁,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样的结尾,既符合全诗的主题,也让人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共鸣和感动。总的来说,《古朗月行》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月亮的多重面貌。同时,李白还巧妙地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和神话故事,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趣味。这样的诗歌,不仅适合孩子们阅读欣赏,也能让成年人在其中找到共鸣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