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颂》诗词鉴赏PPT
《橘颂》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表面上歌颂橘树,实际是诗人对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表白。全诗可分两部分,前十六句为第一部...
《橘颂》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表面上歌颂橘树,实际是诗人对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表白。全诗可分两部分,前十六句为第一部分,缘情咏物,重在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外美,以描写为主;后半部分缘物抒情,转入对橘树内在精神的热情讴歌,以抒情为主。两部分各有侧重,而又互相勾连,相辅相成,彼此映衬,托物言志,浑然一体。诗人以橘树为喻,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品质和理想的坚定意志。橘颂屈原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一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脩,姱而不丑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诗词鉴赏《橘颂》是一首咏物抒情诗。前半部分缘情咏物,以描写为主;后半部分缘物抒情,以抒情为主。两部分各有侧重,而又互相勾连,融为一体。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塑造了橘树的美好形象,把橘树写成了一个具有一种美好内在品格的象征物,实际上也是写诗人自己“受命不迁”“横而不流”的伟大爱国情操。诗的开首“后皇嘉树,橘徕服兮”等三句就托物言志,以橘树为比,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品质和理想的坚定意志。橘树是天地间最美好的树木啊,它禀受了天地间的美好精气而生。它出生在南方,却能够深深扎根,难以迁移。这是诗人以橘树自喻,表达自己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操。天地间的美好精气孕育了橘树,它的形貌、气质、精神,无一不美。它扎根南方,不可迁移,正是得天地之正气。而诗人也愿如橘树一样,生于故国,坚守故土,至死不渝。接下来,诗人又进一步赞颂橘树“深固难徙,廓其无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橘树根深蒂固,难以迁移,它心胸开阔,无所欲求,独立于世,保持清醒;它横立水中,不随波逐流。橘树这种伟大而美好的品格,难道不正是诗人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操的真实写照吗?诗人又赞美橘树“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橘树谨慎自律,不犯过失;它秉性无私,愿为天地所效法。在这里,橘树已经具有了人的品格,成为诗人坚守节操、不移不屈的象征。最后,诗人庄严宣告:“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我愿与橘树同生共死,与它永远成为朋友。橘树善良美丽,不淫不邪,秉性坚贞,志向专一。它年纪虽轻,却可做人们的师长。它的品行可与伯夷相比,我要把它作为榜样。诗人深深热爱着橘树,赞美着橘树,实际上是要借橘树之口来赞美自己,表达自己崇高的爱国情操。诗人愿与橘树同生共死,意味着愿为祖国坚守节操,永不叛离。结语《橘颂》是中国诗歌史上以物写志的开篇之作。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怀,言志抒情,既讴歌了橘树,也讴歌了自己。全诗物我互释,彼此沟通,融为一体。句句写橘,又句句写己,橘与人浑然一体,成为有机结合的统一体。诗人借橘树之口,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品质和理想的坚定意志,抒发了自己身世之叹和愤世嫉俗之情。诗中对橘树外形及内在品格的描写,既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