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电图PPT
心电图(ECG或EKG)是一种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形表示,通过放置在体表的电极来检测心脏不同部位的电位变化。以下是常见心电图模式和相关解释的详细说明。心电图...
心电图(ECG或EKG)是一种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形表示,通过放置在体表的电极来检测心脏不同部位的电位变化。以下是常见心电图模式和相关解释的详细说明。心电图基本组成部分P波代表心房的去极化(收缩)QRS波群代表心室的去极化(收缩)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化(舒张)U波在某些导联中可以观察到,代表心室的晚期复极化PR间期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间隔,代表心房到心室的电传导时间QT间期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间隔,代表心室去极化和复极化的总时间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窦性心律是正常的心脏节律,由窦房结控制。心电图特点为:P波在I、II、aVF、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PR间期恒定通常为0.12-0.20秒QRS波群形态正常时限通常小于0.10秒QT间期正常校正后的QT间期(QTc)通常小于0.44秒(Bazett公式)心房颤动心房颤动(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RR间期绝对不齐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但可能因室内差异性传导而增宽心室颤动心室颤动(VF)是一种致命的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为:QRS波群和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心室率极快通常在200-500次/分异常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VPC)是起源于心室肌的提前的心脏搏动,心电图特点为: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时限通常大于0.12秒T波方向常与主波方向相反可见完全性代偿间歇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PAC)是起源于心房肌的提前的心脏搏动,心电图特点为:P波提前发生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R间期可能延长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AVB)是心房和心室之间电传导延迟或中断的情况,根据阻滞程度可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延长但每个P波后均有QRS波群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分为莫氏I型和莫氏II型莫氏I型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波后无QRS波群,RR间期逐渐缩短,直至出现P波后无QRS波群的长间歇莫氏II型PR间期恒定,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长RR间期是基本RR间期的整数倍三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心房和心室各自独立活动心室率低于40次/分QRS波群形态正常或增宽室内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IVB)包括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和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增宽时限大于0.12秒V5、V6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呈QS或rS型I、aVL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呈R型ST-T继发性改变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右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增宽时限大于0.12秒V1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呈rSR'型或M型I、aVL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呈qR型或RS型心肌缺血心肌缺血通常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电图上可能出现以下改变:ST段压低在相应导联上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通常超过0.05mV可伴有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ST段抬高在相应导联上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通常超过0.1mV可伴有病理性Q波和T波倒置形成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图形T波改变T波高耸常见于急性心肌缺血时T波倒置可能是心肌缺血的慢性改变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等也会影响心电图表现。高钾血症P波振幅降低、消失或增宽QRS波群增宽时限延长T波高耸、基底部变窄呈帐篷状可能出现U波振幅超过T波低钾血症U波明显振幅超过T波的一半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出现ST段压低和QT间期延长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等也会影响心电图表现。洋地黄影响ST-T呈鱼钩样改变出现病理性Q波QT间期缩短奎尼丁影响QT间期延长U波增大出现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总结心电图是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可以反映心脏的电生理活动。通过识别和理解各种心电图模式,医生可以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多种心脏疾病。然而,心电图只能提供心脏电活动的信息,对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全面了解,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和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