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陈鹤介绍PPT
陈鹤琴简介陈鹤琴(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浙江上虞人,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五四运动期间...
陈鹤琴简介陈鹤琴(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浙江上虞人,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五四运动期间回国后,最初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东南大学成立后,任教育系教授,后兼任系主任。他是我国以观察实验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最早的学者之一。他先后在南京、北平、上海、杭州、武昌等地创办了多所幼稚园,并担任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院长,为开创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教育理念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团设备。一生主要从事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有《家庭教育》等著作。教育实践陈鹤琴先生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他认为,这样的中国人应具备以下五个条件: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能够合作;第五,要服务。“活教育”课程论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而书本万不可视为唯一的教材。他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教育主张,对蔡元培提出的“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方针,予以充分肯定,认为“这可以算得今日中国对于教育的一个最好的方案”。教育贡献陈鹤琴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他立志从事幼儿教育和研究,为幼儿教育的中国化、科学化而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开拓了中国近现代幼儿教育的崭新局面,推动了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这种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民族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永远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教育思想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深入人心,至今仍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他提出了“活教育”的教学原则,强调教育要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主张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同时,他也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家长应该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总结陈鹤琴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出的“活教育”理论和“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教学方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幼儿教育中。同时,他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也为我国的儿童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陈鹤琴先生的一生致力于幼儿教育和研究事业,他的无私奉献和执着追求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