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传统文化PPT
中秋节,又称月圆节、团圆节、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或团圆节,是中国及一些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与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
中秋节,又称月圆节、团圆节、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或团圆节,是中国及一些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与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此外,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历史背景中秋节的起源据传最早源于古代中国对月神的祭祀。在中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随着时间的推移,“祭月节”逐渐演变成了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民间节庆活动。节日习俗赏月中秋节赏月是自古以来的习俗,中秋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有“月夕”、“八月节”之称。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极为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吃月饼吃月饼也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柚子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祭月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月饼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燃灯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中秋传说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传说是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相传,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从王母娘娘那里得到了仙药。他的妻子嫦娥偷吃了仙药,飞上了月宫。后羿思念嫦娥,就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在院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盼望她能回来团圆。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形成了八月十五这个中秋节。中秋节是一个充满了诗意和文化底蕴的节日,它不仅让人们欣赏到美丽的月亮,也让人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团聚的快乐。这些传统习俗和传说故事,不仅丰富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