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基本知识PPT
药物的定义和分类定义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药物一般可分为化学合成药、...
药物的定义和分类定义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药物一般可分为化学合成药、天然化学药和生物药物等几类。随着药物化学学科的发展,药物的概念也在发展变化。如某些原来认为只具有营养保健作用或仅用于食品中的物质(如某些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糖类等),也逐渐被发现具有药理作用,因而归入药物的范畴。分类药物按来源分天然药物和合成药物。天然药物指动物、植物、矿物等自然界中存在的有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及其加工制剂。其中来源于植物的药材称中草药,中草药在我国用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直到20世纪50年代,我国仍然以中草药治疗疾病为主。目前中草药仍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制剂加工等研究正方兴未艾合成药物指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得的药物,如磺胺药、抗菌增效剂、抗疟药等。合成药物具有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剂量易于控制等优点,在医疗实践中被广泛应用此外,按药物用途可分为抗感染药、抗肿瘤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泌尿系统用药、血液系统用药、内分泌系统用药、抗变态反应药、神经系统用药、镇痛药、麻醉用药、解毒药、水电酸碱平衡用药、营养药、调节免疫功能药、抗寄生虫药、生殖系统用药、五官科用药、皮肤科用药、诊断用药及滋补强壮药、维生素、矿物质与微量元素及生物制品等。药物的作用药物的基本作用是对机体器官原有功能进行调整。药物作用分为预防作用、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药物的治疗作用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预防作用药物预防疾病包括: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如长期应用小量阿司匹林预防脑血栓形成,用少量碘预防甲状腺肿等防止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如用麻疹疫苗预防麻疹,用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等治疗作用药物的治疗作用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如抗生素消灭体内致病微生物而治愈感染症,阿托品对抗乙酰胆碱而解除平滑肌痉挛等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如高热时用解热药降低体温,剧烈疼痛时用镇痛药减轻疼痛等不良反应药物在常用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药物依赖性、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等。后遗效应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例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停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数月内难以恢复。停药反应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例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可产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状,使原发疾病复发或恶化。变态反应变态反应是指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异常反应。其发生与药物剂量无关,与个体特异体质有关,仅见于少数病人。变态反应的性质与药物原有的药理作用基本无关,用药理性拮抗药解救无效。反应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与剂量无关,但与个体差异有关,轻者引起皮疹、发热等,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药物剂型定义药物剂型是指药物的应用形式,是药物与适当的辅料或载体通过一定的加工制成的,可以适合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应用方法的需要,从而发挥更好疗效的制剂。药物剂型不同,作用特点不同,临床应用也不同。分类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气体剂型按分散系统分类真溶液类、胶体溶液类、乳浊液类、混悬液类、气体分散类、固体分散类、微粒类(包括微球、微囊、纳米球等)、脂质体按给药途径分类经胃肠道给药剂型、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药物的相互作用定义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应用时所发生的药效变化。即产生协同(增效)、相加(增加)、拮抗(减效)作用。合理的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增强疗效或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反之可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因此,了解药物相互作用,对于临床合理用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分类药动学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涉及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抑制或诱导其他药物的代谢酶,从而改变其血药浓度和疗效药效学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涉及到药物对机体的生理或药理效应。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增强或减弱其他药物的药理作用,从而产生协同或拮抗效应影响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如溶解度、解离度、分配系数等,这些性质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排泄药物的给药途径和剂量不同的给药途径和剂量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从而影响其在体内的浓度和疗效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会影响其游离浓度和疗效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途径、速率等会影响其在体内的消除和半衰期,从而影响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类型协同作用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使疗效增强。例如,某些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用,可以增强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相加作用两种药物同时使用,疗效增加,但不如协同作用明显。例如,某些利尿药合用,可以增加利尿效果拮抗作用两种药物同时使用,使疗效减弱或抵消。例如,抗胆碱药与胆碱酯酶抑制剂合用,可能会产生拮抗作用,降低疗效增加毒性或不良反应某些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增加毒性或不良反应。例如,某些抗心律失常药与某些抗生素合用,可能会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药物的安全性定义药物的安全性是指药物在按正常用法用量使用时,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和潜在风险的大小。药物的安全性是评价药物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评价标准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越低,药物的安全性越高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越严重,药物的安全性越低药物的依赖性某些药物可能会产生依赖性,如镇静药、镇痛药等,这类药物的安全性相对较低药物的毒性药物的毒性越大,其安全性越低。毒性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突变性、致癌性、致畸性等保障药物安全性的措施严格的药物审批制度对新药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确保药物在上市前已经过充分的临床试验和安全性评估合理的用药指导医生和药师应提供合理的用药指导,确保患者按照正确的用法用量使用药物加强药品监管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监管,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公众药品安全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药品安全性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药物的使用方法口服给药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给药方式,适用于大多数药物。使用时应注意药物的剂型、剂量和用药时间等。注射给药注射给药包括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这种方式可以直接将药物送入体内,作用迅速,但操作要求较高,应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吸入给药吸入给药主要用于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使用时应注意药物的剂量、使用方法和吸入技巧等。皮肤给药皮肤给药包括外用药物和透皮贴剂等。使用时应注意药物的剂型、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药物储存和保管药物的储存和保管对于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非常重要。一般来说,药物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避光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易燃物品。对于需要特殊储存条件的药物,如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等,应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储存。同时,药物应分类存放,避免混淆和误用。过期药物应及时处理,避免使用。药物滥用和依赖性药物滥用药物滥用是指非医疗目的地使用药物或过度使用药物,可能导致身体和精神上的损害。常见的药物滥用包括滥用镇痛药、镇静药、兴奋剂等。药物依赖性药物依赖性是指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后,身体或心理上产生对药物的强烈渴求和依赖,难以自拔。常见的药物依赖性包括毒品依赖、酒精依赖等。为了预防药物滥用和依赖性,应加强药品监管,提高公众对药品安全性的认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和治疗药物依赖等问题。以上是对药物基本知识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请注意,药物使用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医嘱使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同时,也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是指食物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影响,以及药物对食物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影响。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某些食物可以增加或减少药物的吸收,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例如,高脂食物可以增加某些药物的吸收,如某些抗生素和维生素。而某些食物中的成分可能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失效或产生有害物质。药物对食物的影响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食欲或消化功能,导致营养不良或消化不良。例如,某些抗生素可能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在用药期间,患者应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均衡,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避免食物与药物之间的不良相互作用。药物与妊娠、哺乳期妊娠期间用药妊娠期间,母亲体内的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因此,妊娠期间用药需谨慎。医生应根据药物的安全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妊娠周数等因素,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用药。孕妇也应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不要自行使用药物。哺乳期用药哺乳期用药时,药物可能会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对婴儿产生影响。因此,哺乳期妇女在用药前应咨询医生,了解药物是否适合在哺乳期使用。如果必须使用药物,应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调整哺乳时间和药物剂量等,以减少对婴儿的影响。药物与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可能发生变化,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因此,在老年人用药时,医生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疾病类型和药物特性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同时,老年人也应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及时就医。药物与肝肾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时,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可能受到影响,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在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和用药方式,避免药物对肝肾功能造成进一步损伤。同时,患者也应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注意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及时就医。总结药物基本知识是保障药物安全、有效使用的基础。了解药物的分类、作用、相互作用、安全性、使用方法、储存保管、滥用与依赖性、与食物相互作用、与妊娠哺乳期关系、与老年人关系以及与肝肾功能不全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药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在使用药物时,我们应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