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抢险防范PPT
洪水是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当流域内发生暴雨或融雪产生径流时,都依其远近先后汇集于河道...
洪水是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当流域内发生暴雨或融雪产生径流时,都依其远近先后汇集于河道的出口断面处。当近处的径流到达时,河水流量开始增加,水位相应上涨,这时称洪水起涨;当全部径流汇集到出口断面时,河水流量增至最大值称为洪峰流量,其相应的最高水位,称为洪峰水位。到暴雨停止以后的一定时间,流域地表径流及存蓄在地面、表土及河网中的水量均已流出出口断面时,河水流量及水位回落至原来状态。依据洪水成因的不同,可分为:暴雨洪水(含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冰川洪水、溃坝洪水与人工洪水等。其中暴雨洪水发生频繁,危害范围广,影响最大,为洪水灾害的主要类型。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季风气候显著,是世界上水灾频繁且影响范围较大的国家之一。全国约有35%的耕地、40%的人口和70%的工农业生产经常受到江河洪水的威胁,并且因洪水灾害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居各种灾害之首。据1950~1999年资料统计,中国平均每年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166亿元。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又连续遭受多次严重洪水灾害的侵袭,特别是2010年发生的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2013年发生的四川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引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以及东北地区嫩江、松花江、黑龙江和南方地区等多条河流发生的超标准洪水,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再次凸显了洪水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极大威胁。因此,做好防洪工作,研究洪水规律,减轻洪涝灾害影响,仍然是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防洪准备1. 防洪工程建设防洪工程是防御洪水灾害的骨干工程措施,通过修建水库、堤防、分洪工程等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增大河道泄流能力、调控洪水、削减洪峰或分泄洪水,以达到减免洪水灾害的目的。防洪工程建设包括堤防、河道整治、水库、蓄滞洪区、分洪工程、排涝工程、山洪灾害防治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等建设。2. 防洪非工程措施防洪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洪水预报、洪水调度、洪水风险管理、洪水保险、洪水影响评价、洪水应急管理等。防洪非工程措施是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洪减灾起着重要作用。3. 防洪预案编制防洪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洪水灾害而预先制定的防御方案、对策和措施,是各级人民政府实施指挥决策和防洪调度、抢险救灾的依据。防洪预案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防御洪水方案,制定洪水风险图,确定人员安全转移方案,制定抢险救灾方案等。洪水风险分析洪水风险分析是分析洪水发生概率及其可能造成损失的一门科学技术,是减轻洪水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包括洪水风险识别、洪水风险评估、洪水风险评价及洪水风险管理四个步骤。1. 洪水风险识别洪水风险识别是洪水风险分析的基础,主要任务是识别洪水风险源、洪水风险承受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确定洪水风险承受体所面临的主要洪水风险。2. 洪水风险评估洪水风险评估是在洪水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洪水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洪水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评估,为确定洪水风险级别和风险区划提供科学依据。3. 洪水风险评价洪水风险评价是根据洪水风险评估结果,综合考虑风险承受体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对洪水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价,确定洪水风险级别和风险区划,为制定洪水风险管理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4. 洪水风险管理洪水风险管理是根据洪水风险评价的结果,通过制定洪水风险管理对策和措施,对洪水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处理,以达到减少洪水风险损失的目的。洪水风险管理对策和措施主要包括:洪水预测预报、洪水风险预警、洪水保险、洪水风险转移、洪水风险分担、洪水风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防洪抢险1. 防洪抢险任务防洪抢险的主要任务是:在防洪工程出现险情或遭受洪水威胁时,及时采取抢护措施,化险为夷,保堤护库,确保防洪工程自身安全;同时,按照防洪预案,运用防洪工程和其他各种手段,控制和调节洪水,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水灾害损失。防洪抢险原则防洪抢险工作应遵循“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原则,实施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强化组织协调,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努力降低洪涝灾害损失。3. 防洪抢险措施防洪抢险措施主要包括:巡查堤防、水库大坝等防洪工程,及时发现险情;对发现的险情,立即采取抢护措施,如筑子堤、开挖导渗沟、培厚堤身、堵漏洞等;在洪水威胁较大时,按照防洪预案,适时启用蓄滞洪区,削减洪峰,减轻下游防洪压力;组织力量抢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和物资;在抗洪抢险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抢险人员安全。灾后恢复与重建1. 灾后恢复灾后恢复是指在洪水灾害过后,采取措施恢复受灾地区正常的生活和经济秩序。这包括清理灾区、修复损坏的防洪工程和基础设施、恢复供水供电等。2. 灾后重建灾后重建是指在灾后恢复的基础上,通过规划和建设,使受灾地区恢复到灾前的水平,甚至实现更好的发展。这包括重建损坏的房屋、修复受损的土地、重建防洪工程、提升防洪能力等。3. 灾后评估与反思灾后评估与反思是对洪水灾害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这有助于提升未来的防洪减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总结防洪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提高洪水风险分析能力、加强防洪抢险能力、做好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洪水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防洪减灾能力,为未来的防洪工作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