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瘤介绍以及病例分析PPT
牙龈瘤介绍牙龈瘤是一种来源于牙周膜、牙龈结缔组织的炎性增生物,是较常见的瘤样病变,但没有肿瘤特有的结构,故非真性肿瘤。牙龈瘤通常生长缓慢,女性较为多见,青...
牙龈瘤介绍牙龈瘤是一种来源于牙周膜、牙龈结缔组织的炎性增生物,是较常见的瘤样病变,但没有肿瘤特有的结构,故非真性肿瘤。牙龈瘤通常生长缓慢,女性较为多见,青年及中年人发病较多。牙龈瘤一般分为三型:肉芽肿型牙龈乳头及龈缘呈圆形或椭圆形团块,有蒂如息肉状,无蒂则呈弥漫性生长,肿块一般不大,质软,有蒂者蒂部宽纤维型牙龈黏膜上有坚韧的结节状、球状突起,初起时肿块较硬,表面光滑,呈粉红色,易出血。随后表面发生溃疡,或有牙压迫表面,形成表浅性溃疡,溃疡面有灰白色坏死组织,周围黏膜充血,触痛明显血管型又称巨大型牙龈瘤,表现为牙龈广泛弥漫性增生,累及牙槽突、颌骨及邻近口腔黏膜,呈深红色或紫红色,易出血牙龈瘤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局部刺激如牙石、菌斑、食物嵌塞或不良修复体的长期存在内分泌变化如青春期、妊娠期等女性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导致牙龈瘤的发生药物因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苯妥英钠)可能引发牙龈瘤牙龈瘤常表现为有蒂或无蒂、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一般生长缓慢,但部分可发生溃疡伴发感染,出现疼痛、出血等症状。临床检查观察肿块形态、大小、质地等X线检查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排除牙槽突、颌骨等的受累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活检确诊牙龈瘤的类型及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变牙龈瘤的治疗一般采用手术切除,并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牙石、不良修复体等。术后需定期复查,以防复发。病例分析患者,女性,35岁,因“右下牙龈肿物2年”就诊。患者2年前发现右下牙龈乳头处一肿物,逐渐增大,近1个月来肿物增长迅速,并出现溃疡面,伴疼痛及出血。临床检查见右下牙龈乳头处一约2cm×2cm大小的肿物,呈圆形,表面光滑,质中等,有蒂,蒂部宽约1cm,触之易出血,溃疡面约0.5cm×0.5cm,周围牙龈充血明显。X线检查示右下颌骨及牙槽突未见明显异常。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检查及X线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牙龈瘤(纤维型)。手术切除在局麻下切除牙龈瘤及蒂部,并刮除相应部位的牙周膜,以减少复发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对患者进行洁治术,去除牙石、菌斑等不良刺激术后处理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术后1个月复查,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复发迹象。建议患者继续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定期随访。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右下牙龈乳头处肿物2年,逐渐增大并伴有溃疡、疼痛和出血等症状。通过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诊断为牙龈瘤(纤维型)。在治疗上,采用手术切除并去除局部刺激因素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术后随访未发现复发迹象,说明治疗方法有效。需要注意的是,牙龈瘤易复发,因此术后需长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复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