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背景和合理性PPT
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段的中国不是个独立的民主国家。它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对外则受帝国主义压迫,缺乏民族独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工农运动无议会可以利用...
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段的中国不是个独立的民主国家。它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对外则受帝国主义压迫,缺乏民族独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工农运动无议会可以利用,更没有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因此,中国不可能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而是要组织军队,拿起枪杆子,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其次,在当时的中国,帝国主义勾结中国腐朽的封建势力和买办资产阶级长期统治着中国的中心城市,他们的反动力量主要集中在这些地方,相比较而言,农村则是他们统治比较薄弱的环节。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殊死的决斗,那就必须把工作重心转入农村,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对抗盘踞在城市中的强大的敌对力量,并逐步取得革命的胜利。其合理性在于:符合中国国情:在中国,农业人口占据了绝大多数,农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力量。只有充分动员和依靠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而通过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并开展武装斗争,可以有效地发动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参与革命斗争,形成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有利于积蓄革命力量: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相对封闭稳定,能够为革命力量的成长提供较为有利的条件。通过在农村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并开展武装斗争,可以逐渐积累和发展革命力量,为最终夺取全国政权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避敌弱点: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敌情相对较为薄弱。通过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地区,可以避开敌人的强大火力,集中力量打击敌人弱点,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有利于培养革命干部:在农村地区进行武装斗争过程中,需要大量优秀的干部来领导和指挥战斗。这有助于培养和选拔一批忠诚坚定、英勇善战的革命干部,他们在未来的革命事业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思想具有深刻的背景和理论基础,其合理性在于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积蓄革命力量、避开敌人的弱点以及培养革命干部等方面。这一战略思想的成功实践不仅为中国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也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