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采血标本采集PPT
目的静脉采血是临床最常用的一项护理技术,其目的是为了检验或诊断疾病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血液系统疾病及血栓性疾病等。采血前应向患者说明采血的目的和要求,以...
目的静脉采血是临床最常用的一项护理技术,其目的是为了检验或诊断疾病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血液系统疾病及血栓性疾病等。采血前应向患者说明采血的目的和要求,以消除其紧张情绪。用物准备1. 治疗盘内有止血带、一次性采血针、5ml注射器、无菌棉签、一次性手套。2. 检验单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等)、检验项目及检验目的。3. 其他用物包括试管架、试管、试管标签、橡皮筋。操作步骤1. 核对操作者应核对检验单上的所有信息,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检验项目及检验目的,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再次确认患者身份,以防止采错血样。核对无误后,操作者在检验单上签名。2. 选择采血部位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一般选择肘部较粗大的静脉,如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和头静脉。若肘部静脉不明显,也可选择手背或足背静脉。尽量不选择细小的静脉或动脉。采血部位应避开皮肤炎症、破损、溃疡等部位。3. 消毒用碘伏消毒所选的采血部位及周围皮肤,消毒范围直径约5cm。待碘伏自然干燥后进行采血。4. 采血先采集真空管中的少量血液,以润滑管壁,然后将采血针插入准备好的试管中,再插入患者的血管中,缓缓抽吸,血液自动流入试管。采血量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而定。采血后将试管轻轻旋转摇匀。采血完毕后拔出采血针,嘱咐患者轻轻按压采血部位3~5分钟,避免出血过多或形成血肿。同时,操作者再次核对检验单上的信息,确保无误。将试管标签贴于管壁上,并写上患者的相关信息,如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等。将采血管放置于试管架上,等待送检。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交叉感染和医疗废物对环境的污染。注意事项采血前应向患者说明采血的目的和要求以消除其紧张情绪。采血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感染。采血时应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尽量避开炎症、破损、溃疡等部位。同时,应选择较粗大的静脉进行采血,以保证血液的质量和数量。采血时应先采集真空管中的少量血液,以润滑管壁,然后将采血针插入准备好的试管中,再插入患者的血管中,避免血液直接流入试管而产生凝块或溶血现象。同时,应注意采血量的准确性,确保采血量能够满足检验项目的要求。采血后应嘱咐患者轻轻按压采血部位3~5分钟,避免出血过多或形成血肿。同时,应将试管标签贴于管壁上,并写上患者的相关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采血后应及时将标本送检,避免放置时间过长影响检验结果。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交叉感染和医疗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采血后护理1. 观察采血后应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如出现晕厥、过敏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同时,应注意观察采血部位有无出血、血肿等现象,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处理。2. 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采血后的注意事项,包括保持采血部位的干燥、避免剧烈运动等,以预防感染和出血。同时,应告知患者采血结果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以便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采血中的问题及处理1. 晕厥晕厥是采血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多发生在采血后即刻。其原因可能与患者精神过度紧张、空腹采血、体位不当等因素有关。如出现晕厥现象,应立即停止采血,将患者平卧,给予吸氧等处理,同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为预防晕厥的发生,应告知患者采血前的注意事项,如避免空腹采血、采血时应放松心情等。2. 溶血溶血是由于红细胞破裂引起的,可发生在采血后或放置时间过长。如出现溶血现象,应重新采血样。为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采血,避免放置时间过长,同时注意采血器具的质量。3. 皮下出血或血肿皮下出血或血肿是由于采血后按压不当或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如出现皮下出血或血肿现象,应立即停止采血,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为预防皮下出血或血肿的发生,应告知患者采血后的注意事项,如按压采血部位3~5分钟等。同时,应注意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不宜进行静脉采血。静脉采血的禁忌症严重心、肺、肾、肝等功能不全者胸壁严重畸形者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晚期肿瘤及病情较危重的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有明显出血倾向者正在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严重营养不良者静脉采血的安全防护措施1. 防止交叉感染采血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感染。采血时应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和试管,避免交叉感染。同时,采血部位应消毒,并保持采血部位的干燥。2. 保护血管采血时应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尽量避开炎症、破损、溃疡等部位。同时,应选择较粗大的静脉进行采血,以保证血液的质量和数量。采血时应先采集真空管中的少量血液,以润滑管壁,然后将采血针插入准备好的试管中,再插入患者的血管中,避免血液直接流入试管而产生凝块或溶血现象。同时,应注意采血量的准确性,确保采血量能够满足检验项目的要求。3. 防止血液外溢采血时应嘱咐患者放松心情,避免因紧张而使血管收缩,导致采血困难。同时,应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筋固定血管,使血管充盈,便于采血。如出现血液外溢现象,应及时处理,避免血液污染环境和危害人员健康。4. 防止医疗废物对环境的污染采血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同时,应加强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贮存、处置等环节的管理,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处理。5. 加强职业防护采血人员应加强职业防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采血时应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血液和医疗废物。同时,采血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传染病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和隔离,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安全。总之,静脉采血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保证采血质量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采血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职业防护和安全意识,确保采血工作的安全、有效和规范。静脉采血的质量控制为保证静脉采血的质量和准确性,应对采血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1. 人员培训对采血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掌握正确的采血方法和注意事项。采血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采血时机、采血部位和采血量,避免误差和污染。2. 设备维护定期对采血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安全可靠。采血器具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质量要求,避免因设备故障或质量问题影响采血结果。3. 操作规范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和流程,确保采血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规范中应包括采血前的准备、采血部位的选取、采血方法、血液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采血过程的标准统一。4. 质量监督建立质量监督机制,对采血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定期对采血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采血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应对采血结果进行定期分析和评估,以了解采血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 持续改进根据质量监督的结果和数据分析,对采血工作进行持续改进,以提高采血质量和效率。改进的内容可以包括操作流程的优化、设备的更新换代、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应鼓励采血人员积极探索和创新,不断提高采血工作的水平。通过以上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可以确保静脉采血工作的规范、准确和安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