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大学介绍PPT
辽宁科技大学简称“辽科大”,坐落在辽宁省鞍山市,是我国较早组建的冶金高校之一,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科...
辽宁科技大学简称“辽科大”,坐落在辽宁省鞍山市,是我国较早组建的冶金高校之一,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学校始建于1948年,1949年组建鞍山工业专门学校,1950年改为东北工学院鞍山分院,1958年更名为鞍山钢铁学院,1980年更名为鞍山钢铁学院鞍山分院,1998年由冶金工业部划转为辽宁省直属,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2000年设立研究生学位授权单位,2006年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截至2023年6月,学校占地1700余亩,建筑面积57.3万平方米;下设21个学院、2个教学部和1个工程实训中心;拥有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0个;本科招生专业63个;专任教师153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74人,副高级职称478人。历史沿革1948年辽科大始建,前身是鞍山钢铁学院1950年改为东北工学院鞍山分院1958年更名为鞍山钢铁学院1980年更名为鞍山钢铁学院鞍山分院1998年由冶金工业部划转为辽宁省直属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2000年设立研究生学位授权单位2006年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学术科研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省重点学科培育学科4个、省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一流学科4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金属矿产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耐火材料制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炭材料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金属精密热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金属冶金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人文社科基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钢铁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辽宁省钢铁产业技术研究院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辽宁省钢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校园环境辽宁科技大学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设施完善。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等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周边交通便利,餐饮娱乐设施齐全,方便了学生的生活和娱乐。学生活动辽宁科技大学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学校有各种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健身等社团组织,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学校还定期举办科技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学术氛围辽宁科技大学注重学术氛围的营造,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学校拥有先进的实验室和研究设施,支持教师和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和研究工作。学校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提高了学校的学术声誉。社会评价辽宁科技大学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和奖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国际交流辽宁科技大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流、教师互访、科研合作等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拓展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师资力量辽宁科技大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有正高级职称274人,副高级职称478人。学校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学校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学科建设辽宁科技大学注重学科建设,不断提高学科水平。学校有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0个;本科招生专业63个。学校还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以适应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人才培养辽宁科技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校采用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校设有多个实验班和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创新的机会。学校还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未来展望辽宁科技大学将继续秉承“明德求索、日新自强”的校训精神,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