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西安明德理工学院PPT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为陕西省社区建设试验区、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学校前身是西北工...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为陕西省社区建设试验区、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学校前身是西北工业大学举办的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2005年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学院,2020年03月27日教育部同意该校转设为“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截至2023年6月,学校占地514亩,校舍建筑面积26.69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301.35万元,图书总数77.76万册;设有13个学院、1个基础课教学部,开设36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565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756人。历史沿革2005年,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转设为独立学院。2011年,成为陕西省“两链融合”产教融合基地重点建设高校。2018年11月,陕西省教育厅公布2018年度高等学校设置“进档备选”高校名单,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入选。2020年03月27日,教育部同意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转设为“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学校标识码为4161013844;办学类型为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办学层次为本科。办学条件院系专业截至2023年6月,学校设有13个学院、1个基础课教学部,开设36个本科专业。师资力量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专任教师565人。学术研究科研平台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省、市级科研平台9个。省、市级科研平台:陕西省教育厅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西安市科技局西安市重点实验室、西安市科技局西安市工程技术中心、西安市科技局西安市科技创新团队等。科研成果截至2023年6月,学校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8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省部级优秀教材奖和教学成果奖8项;获得专利3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80余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千余篇。学校出版有学术期刊《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文化传统校徽校训校徽: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中间以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将军级骑士俑”为主体图案,图案下方有“西工大明德学院”和“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及英文和拼音校名。外圆上方为“中国西安”字样、下方为英文小字校名全称。图案以深红色为主色调,表现了学校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徽整体图案呈现出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同时又蕴含着严谨的学术氛围和与时俱进的创新追求。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佩戴的徽章底色为红色、字体为白色,学生佩戴的徽章底色为白色、字体为红色。校训:明德、亲民、至善。明德是指天赋予人的美好德性,也是办学者追求的高尚境界。“亲民”就是服务人民,“至善”即至善至美。它强调学校以育人为根本任务;教师以敬业为重要使命;学生以成才为最高追求;学科研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它既是学校的精神文化精髓,也是学校的价值追求。校园文化学生组织学校有各类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志愿者协会、科技创新协会等,这些组织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升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校园活动学校定期举办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如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等,这些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团队协作能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社团建设学校重视社团建设,现有各类社团数十个,涵盖了科技、文学、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这些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也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校园环境地理位置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地处高新区,交通便利,周边环境优美校园建筑校园建筑风格典雅,既有古朴的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的时尚气息。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为师生提供了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设施设备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实验室、图书馆等,能够满足师生的教学和科研需求。此外,学校还配备了完善的体育设施和各类运动场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社会服务校企合作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和就业机会,同时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社会贡献学校注重服务社会,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学校还承担着为周边社区提供教育服务的任务,为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综上所述,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是一所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的民办高校。学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注重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发展。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明德、亲民、至善”的校训精神,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