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三首诗介绍PPT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的诗歌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以下是杜甫的三首代表作及其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的诗歌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以下是杜甫的三首代表作及其介绍:《登高》《登高》是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写于大历二年(767年)秋天。当时杜甫在夔州,面临长江,看着无边落木,听着滚滚江水,心中涌起无尽的忧国忧民之情。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的沉郁的忧愁和悲哀。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赏析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诗人以凄厉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这些萧瑟的意象,寄予了诗人对动荡时局的悲慨和无尽的忧愁。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以落木、长江为景,以无边落木象征着国家衰败之势,以滚滚长江寓示着动荡不安的社会现状。两句对仗工整,气象宏大,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虑和悲愤。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以“万里”、“百年”为词,强调了国家的辽阔和历史的久远。而“常作客”则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境况,“独登台”则暗示了诗人孤独无助的心情。两句情感深沉,寄寓深远。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等词语,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的痛苦和无奈。同时,“繁霜鬓”和“新停浊酒杯”也暗示了诗人已经年老力衰,无法再为国家效力。两句情感真挚,感人肺腑。《春望》《春望》是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写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天。当时安史之乱未平,长安城被叛军占领,杜甫身处其中,心系国家安危。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家国沦陷的悲痛和忧思。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赏析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人以山河、草木为景,描绘了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国破”二字触目惊心,“草木深”三字则暗示了人烟稀少、市井萧条的情景。两句对比强烈,情感悲凉。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以花、鸟为喻,表达了自己感伤时局、离别家乡的痛苦心情。“花溅泪”、“鸟惊心”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两句情感真挚,感人肺腑。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以烽火、家书为词,表达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连三月”强调了战事久远,“抵万金”则强调了家书的珍贵难得。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忧虑。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以“白头搔更短”描绘了自己的苍老形象,“浑欲不胜簪”则暗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两句情感深沉、悲壮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