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PPT
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方面。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具有以下特征:(1)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例如,购买机器设备、购买原材料、接受投资等交易都会形成资产。(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这意味着企业拥有该资产的所有权或控制权,可以自由使用或处置该资产。(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意味着资产具有价值,能够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或减少成本。根据流动性,资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超过一年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如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具有以下特征:(1)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例如,借款、赊购原材料等交易都会形成负债。(2)负债是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这意味着企业必须按照约定的条件偿还债务,否则可能会面临法律诉讼或信誉损失。(3)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这意味着负债会导致企业支付现金或其他经济利益给债权人。根据偿还期限的长短,负债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需要在一年内偿还的债务,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非流动负债是指超过一年偿还的债务,如长期借款、递延所得税负债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1)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的净值。这意味着所有者权益等于企业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2)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所有者的权利。这意味着所有者有权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和剩余财产的分配。根据性质不同,所有者权益可分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个部分。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资本公积是指企业因非经营因素形成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提取的公积金;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扣除已分配利润后的余额。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具有以下特征:(1)收入是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这意味着收入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而不是偶发事件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这意味着收入会使企业的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从而增加所有者权益。(3)收入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这意味着收入不是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而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根据收入的性质不同,收入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几类。销售商品收入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所取得的收入;提供劳务收入是指企业为他人提供劳务所取得的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是指企业将资产的使用权让渡给他人使用所取得的租金等收入。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具有以下特征:(1)费用是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这意味着费用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出,而不是偶发事件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出。(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这意味着费用会使企业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从而减少所有者权益。(3)费用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这意味着费用不是投资者从企业分配的利润,而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出。根据费用的性质不同,费用可分为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等几类。生产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等生产费用;期间费用是指在一定期间内所发生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具有以下特征:(1)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这意味着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益。(2)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这意味着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扣除相关费用后的净额。(3)利润包括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这意味着利润还包括企业在一定期间内通过非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得和损失,如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所获得的净收益或净损失。根据利润的构成,利润可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几类。营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益;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净额;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净额。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数学表达式,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等式包括以下几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等式是会计等式中最基本的等式,它反映了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在任何一个会计时点,企业的资产总额总是等于其负债总额加上所有者权益总额。这个等式反映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在任何一个会计期间内,企业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总是等于其利润总额。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这个等式是在第一个等式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个括号,表示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不仅包括其初始状态,还包括其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变化。这个等式反映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动态财务状况。以上三个会计等式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它们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之间的关系。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通过对这些等式的运用,可以编制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经营状况、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等。除了上述的会计等式,还有一些其他的会计等式,例如:这个等式是在第一个等式的基础上加上利润,表示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不仅包括其初始状态,还包括其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变化。这个等式反映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动态财务状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这个等式是在第二个等式的基础上加上利润和(收入-费用),表示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不仅包括其初始状态,还包括其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变化。这个等式反映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动态财务状况。这个等式表示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经营成果的构成。利润是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的净收益,它是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这个等式反映了企业收入和费用的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这个等式表示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经营成果的构成,包括利得和损失。利得是指企业在非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净收益,如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所获得的净收益;损失是指企业在非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净损失,如盘亏、捐赠等所发生的支出。这个等式反映了企业非经营活动对经营成果的影响。以上这些会计等式都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它们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之间的关系。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通过对这些等式的运用,可以编制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经营状况、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等。同时,这些等式也是财务分析的基础,通过对这些等式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