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宣誓制度的科普PPT
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形成: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宣誓制度写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
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形成: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宣誓制度写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宣誓誓词: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宣誓仪式:宣誓仪式根据情况,可以采取单独宣誓或者集体宣誓的形式。单独宣誓时,宣誓人应当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诵读誓词。集体宣誓时,由一人领誓,领誓人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领诵誓词;其他宣誓人整齐排列,右手举拳,跟诵誓词。宣誓场所应当庄重、严肃,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或者国徽。宣誓人应当在宣誓前作出承诺,恪守宪法原则,履行宪法职责,勤勉尽职,为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而努力奋斗。宪法宣誓制度的建立,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宪法精神,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宪法宣誓是宪法制度的重要内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是全体公民的根本行为规范。同时,宪法还规定了我国的国体、政体、国家各项制度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等内容,为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实施,我国建立了宪法宣誓制度。宪法宣誓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表达自己对宪法的忠诚和遵守的决心。这一制度是宪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强化宪法的权威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宪法宣誓的程序和要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国务院及其各部门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组织办法》等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国务院及其各部门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具体程序为:宣誓人应当在宣誓前作出承诺,恪守宪法原则,履行宪法职责,勤勉尽职,为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而努力奋斗。然后,宣誓人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诵读誓词。宪法宣誓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通过宪法宣誓这一制度,能够让国家工作人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宪法的守护者和遵守者,应当始终坚持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强化公职人员的忠诚度和责任感通过庄重严肃的宣誓仪式,能够让国家工作人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忠诚度和责任感促进宪法的实施和保障宪法的权威通过宪法宣誓这一制度,能够让全体公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宪法的权威和实施的重要性,促进全社会形成尊重和维护宪法的良好氛围。同时,也能够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法治建设的深入开展通过宪法宣誓这一制度,能够进一步推动法治建设的深入开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也能够提高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认同和支持,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彰显党和政府对法治的重视和坚定决心通过建立和完善宪法宣誓制度,能够彰显党和政府对法治的重视和坚定决心,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能够促进党和政府自身建设和完善,提高其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四、宪法宣誓的监督和保障为了确保宪法宣誓制度的顺利实施,并提高宣誓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了以下监督和保障措施:宣誓结果公开透明宣誓仪式结束后,应当将宣誓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这能够让公众了解宣誓人的承诺和决心,并提高宣誓人的透明度违反誓言的惩戒措施如果宣誓人在就职后违反了宣誓内容,将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根据情节轻重,可能会面临纪律处分、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等。这些措施能够确保宣誓人的行为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建立宣誓档案将宣誓结果和相关材料归入档案,作为对宣誓人表现和行为的监督和评价依据。同时,这也能够为将来对宪法宣誓制度的评估和改进提供参考加强监督和指导各级人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宪法宣誓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宣誓仪式的顺利进行和宣誓人行为的合规性。同时,也应当及时纠正和处理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实施总之,宪法宣誓制度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强化宪法的权威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监督和保障措施,确保宪法宣誓制度的顺利实施,能够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深入开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