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意义PPT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时,毛泽东写下了《七律·长征》,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将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时,毛泽东写下了《七律·长征》,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将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的胜利,极大地促进了党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成熟。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这是在血的教训和斗争考验中得出的真理。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党在思想上不断成熟,实现了在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基础上全党的空前团结、红军的空前团结。红军的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结束的,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力量,宣传了党的主张,播撒下革命的火种,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它不仅锤炼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还培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围追堵截红军的破产长征初期,由于博古“左”倾教条主义者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只有三万多人。当时的红军实际指挥德国顾问李德又不顾敌人调集40多万的围堵,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2、6军团的会合上,坚持按原计划向湘西前进,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主席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这个正确的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的肯定。1935年1月15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3月末,由于原来派去与红2、6军团会合的干部带回了错误的情报,致使红军主力又准备到四川西部去建立根据地。这时,国民党又调集重兵前来“围剿”红军。在毛泽东、张闻天、朱德等人的坚决抵制下,才改变了红军主力的行军方向。7月11日,红军先头部队在彭德怀率领下攻占哈达铺,并获得一张国民党报纸上有关敌人“追剿”计划部署的资料。上面有“南北协剿”的敌人正以主力向川甘边推进的消息。红军指战员十分高兴。到达班佑、巴西地区时,红军遇到了张国焘指使的部分人的阻挠。张国焘坚持认为“左”倾路线给革命造成了严重损失,反对中央北上的方针,要与中央分开行动。当时,党中央决定将红军分成左、右两路军北上,但张国焘置中央多次来电不顾,带着他的部队开始南下川康方向。4月下旬至9月初近5个月的时间里,中央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异常激烈和尖锐。张国焘无视中央多次来电命令其率部北上,公然与中央分裂,使右路军面临被敌人合围的危险。党中央和毛泽东果断决定率领一、三军团单独北上。张国焘南下后,采取分裂主义、另立“中央”的错误行为,给革命事业造成严重的危害和损失。而党中央和毛泽东率领一、三军团北上后,采取机动灵活的作战方针,胜利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并实现了与红十五军团的会合。长征打破了国民党“围剿”红军的美梦红军长征途中,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中央革命根据地失陷、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召开、四渡赤水、翻越雪山、横跨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草地、会宁会师等。这些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都充分体现了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一支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队伍。正如毛泽东所说:“自从反动派进攻以来,就出了许多洋相和笑话。如所谓‘川陕大捷’,还有这里被打得七零八落像羊吃水草一样。红军虽然失掉了中央苏区一个地方政权,但却获得了广大苏区人民的同情与拥护;红军虽然遭受敌人的围追堵截和种种困难与挫折,但却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虽然被迫进行长征这样艰苦卓绝的万里远征,但却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正如周恩来所说:“我们虽然丢掉了中央苏区一块地方政权,但却取得了广大苏区人民的同情与拥护;我们虽然遭受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和种种困难与挫折,但却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我们虽然被迫进行长征这样艰苦卓绝的万里远征,但却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长征培育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艰险并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是因为党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正如毛泽东所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在长征途中,党中央和毛泽东始终强调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他们十分注意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他们还把从藏民家里借来的青稞麦面分给各连队平分烤制后食用。同时采取筹款筹物的方式解决部队的物资补给问题。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红军指战员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乐观的精神,这得益于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密切联系。长征锤炼了红军指战员的意志品质长征途中,红军指战员面对的不仅是敌人的围追堵截,还有恶劣的自然环境、险恶的通道、严重的缺衣少食等困难。然而,正是这些困难锤炼了红军指战员的意志品质。他们不仅要忍受严寒、饥饿和疲惫,还要面对死亡的威胁。在长征途中,许多红军指战员因为饥饿、寒冷、疾病等原因而牺牲。但是,即使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们仍然坚定地选择了革命事业,表现出了坚定的信仰和不屈不挠的斗志。长征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长征途中,红军指战员通过广泛的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和武装群众,不仅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还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在长征途中,红军指战员不仅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还积极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政权。这些行动不仅扩大了革命的疆域和势力范围,还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之,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它不仅锤炼了党和人民军队,还培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对于我们今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只有坚定信仰、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紧密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