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战历史PPT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是东北地区人民抗日斗争的主力军。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后方基地和反对苏联的前哨阵...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是东北地区人民抗日斗争的主力军。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后方基地和反对苏联的前哨阵地。当地党组织和东北抗日联军在艰苦的条件下,团结各族人民,坚持游击战争,同日、伪军进行了顽强斗争。自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东北党组织、抗日部队就与中共中央失去了联系,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领导。1935年“八一宣言”发表和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对东北抗日统一战线的扩大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都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此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各地的抗日部队统一改称东北抗日联军部队。东北抗联在北满一带开展游击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同时,也给日军以重大杀伤。据不完全统计,从1936年到1938年间,东北抗日联军共作战上千次,歼灭日伪军数十万人。其中较大规模的战斗数百次,小规模战斗数千次。此外还进行了大量的政治宣传工作,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抗战。东北抗联和东北人民的英勇斗争,打击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统治,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抗日义勇车给养困难由于日伪的军事压迫和经济封锁,东北抗日联军的给养十分困难。据李兆麟将军回忆:“部队的给养,真是极端困难。当时部队的给养,主要靠活动于山林中的朝鲜族同志和当地老百姓。他们经常到敌人的封锁线内去搜集粮食,杀猪宰羊,以及食盐、蔬菜等生活用品,多数是冒着生命危险取得的。”在这种情况下,东北抗联的战士们有时只能以野菜、草根、树皮充饥。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下,他们仍然坚持战斗,用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日精神。抗日联军战略转移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东北抗联的处境越来越困难。1940年以后,日军加强了对东北的统治,抗联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此时,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决定,将东北抗联转移到苏联境内进行休整和训练。1941年3月,东北抗联的最后一支部队——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在苏联境内成立。在苏联的帮助下,这支部队进行了系统的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为日后的抗日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抗日联军教导旅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是东北抗联在苏联境内成立的部队,其主要任务是进行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为日后的抗日斗争做好准备。这支部队在苏联境内接受了先进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成为了日后抗日斗争的主力军。教导旅在苏联境内进行了大量的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为日后的抗日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段时期内,教导旅的官兵们不断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加强自身的军事素质和政治觉悟,为日后的抗日斗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抗日联军的反攻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同日,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在苏联远东军的支持下,迅速越过国境线,进入中国东北地区。此时的东北抗联已经不再是以往那种分散、小规模的游击队,而是经过正规训练、拥有先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部队。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东北抗联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斗力和组织能力,迅速击败了日军精锐部队,收复了大量失地。在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抗联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总结东北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抗联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抗日斗争,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英勇斗争和牺牲精神将永载史册,激励后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