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PPT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根据国际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全面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胡锦涛同志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个任务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体现了执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在哲学视野中,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高阶段,体现了人类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价值的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在哲学上,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性和本质价值,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和手段。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以人为本意味着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和幸福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在哲学上,公平正义是指人们在处理社会关系和利益分配时所应遵循的公正、平等、合理、互惠的原则。在和谐社会中,公平正义意味着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和社会正义的全面实现,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在哲学上,经济社会发展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在和谐社会中,经济社会发展应当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基本理念,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创新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深化改革开放、扩大人民福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在哲学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应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经济发展中要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在生活中要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在社会管理中要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强保障。在哲学上,党的领导是指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的全面领导。在和谐社会中,党的领导应当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基础,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同时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哲学的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党的领导等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