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画的繁荣PPT
五代时期的人物画五代时期的人物画,发展了唐以来的世俗化倾向,内容上注重反映现实生活,技法上也是在唐代精丽秀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当时的肖像画非常普遍,出现...
五代时期的人物画五代时期的人物画,发展了唐以来的世俗化倾向,内容上注重反映现实生活,技法上也是在唐代精丽秀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当时的肖像画非常普遍,出现了许多“写真”的名家。享有盛誉的人物画家顾宏中、周文矩等人、仍以贵族生活作为主要表现对象他们不仅善于把握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情节、而且十分注意对在特定的环境和情节中的人物心理情感的表现,从而深刻揭示出社会的本质,使作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丰富的内容,宗教绘画在西蜀仍十分兴盛,出现了贯休等著名的道释人物画家,他们的道释人物画以奇特的造型,表现修行中顿悟的瞬间体验而别具一格。顾宏中(约910--980之间),江南人,是南唐中主、后主时的画院待诏,为著名的人物画家。他所作的现存于北京故官博物院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描写当时的现实生活,反映真人真事,能揭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具有深刻主题思想和较高艺术性的作品。图中主人翁韩熙载,本是北方人,后唐时投奔南唐,他曾进谏中主乘国力强盛之时北上征战,一举统一全国,而南唐主对其缺乏信任感,未采纳其建议,错失良机。后又因中原的后周进行许多改革后,国势渐盛,扬起了统一号角,而南唐朝中结党相争,国力日趋衰败,危在旦夕,李后主又有意擢其为相,而他却“纵情声色”,不予出任。后主对其活动放心不下,啫中命顾宏中夜至某家,窥视他与宾客门生的夜宴活动顾氏目识心记,回来后便绘成此图。画家选取了五个具体有典型意义的夜宴生活片断加以描绘,每段巧妙地用屏风相隔而又连贯一气。一开卷便展开了主题:面阔肩宽,高冠长髯、表情沉郁的主人公,正与满堂宾客门、歌伎们听琵琶演奏。接着按照这次夜宴的发展过程,画出了观赏、音乐、舞蹈和休息、调笑等等。画面中乐曲悠扬,舞姿曼妙,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更突出了韩熙载心事重重,悒郁无聊的精神状态,揭示出主人公在当时形势下身置华宴歌舞中的苦闷、空虚、无可奈何的复杂心境和南唐覆亡命运即将来临这一深刻主题。在艺术处理上,作者采取了传统的构图方式,打破时间概念,把不同时间中进行的活动组织在同一画面上,而每一段又以屏风隔开使其具有独立性,但全画组织连贯流畅。画幅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却安排得宾主有序、繁简得度。画面各段中反复出现的人物可一一辨认,说明画家传神写真的高度水平。此画用笔缜密,线条细润而圆劲,设色浓丽而沉着。全画情节的描绘、人物形象、衣服纹饰的刻画,道具的选择,用线用色都自然地统一在和谐的整体效果之中,这是一幅有重要历史文物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古代人物画精品。周文矩(约937-997),为南唐画院待诏、善画人物、仕女。他的画师法周昉而略有变革。用笔和线条受李后主书法的影响,常用颤掣的笔调画衣纹,给人以简率自然之感,他作画在题材、内容上着重表现现实人物,并着意思想情感的揭示,因此其作品被誉为“颇有精思”。现存作品有《宫中图》、《琉璃堂人物》、《重屏会棋图》等。《宫中图》(宋人墓本,一卷被分为四卷、流传欧美),写宫廷妇女悠闲的生活,全卷十来组人物活动,有画像、扑蝶、梳洗、戏婴、奏乐、观赏···. 、人物活动繁杂多样,情节各异而又互相呼应,在多样中体现出协调一致。画家注意刻画在不同动态中人物的神情,有的平静安详,有的慵困疏懒,有的沉缅入神,有的嬉戏欢娱。嫔妃的庄重、婴儿的天真、宫伎的端肃各如其分,表现了宫嫔的闲适悠游的生活与不知世情的宁静的心境,表露了画家对富有文化情趣的宫闹生活的某种程度的欣赏。《重屏会棋图》画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景遂、景达、景逖三人下棋,榻上屏风画白乐天《偶眠》诗意,屏风画中又画山水屏三扇,画中有画,别有情趣。《琉璃堂人物图》是描绘盛唐诗人王昌龄与其友李白、高适等人及僧法慎等在江宁琉璃堂唱和的情景。这三幅从三个不同侧面描绘了晚唐五代文士、贵族们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趣。五代著名的人物画家还有南唐的王齐翰,吴越的阮郜,西蜀的阮知晦、阮惟德父子等。阮代父子的仕女画,被称为“川样美人”。西蜀绘画受中原影响很大,寺院宗教壁画十分兴盛,著名宗教人物画家继孙位、张本南等之后,又有高从遇、贯休等人。 贯休(832-912),本姓姜,宁道隐、婺州(今浙江金华)兰溪人,是个诗僧,有《禅月集》传世。能书善画。天复年间(901-903)入蜀。后被王建赐紫衣。所作《十六罗汉图》现藏日本帝室博物馆(为宋初摹本)。贯休的罗汉画像,用大胆夸张变型的手法塑造形象,造型奇特古怪,庞眉大目,朵硕高鼻,怪骸突额,表现出修行者悟道时闪电般瞬间的神情,别有一番情趣。其画法突破了唐代宗教人物画的一般格式,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宋代的道释人物画北宋前期,在皇家的重视下,宗教艺术活动仍较兴盛,数以千计的画塑工匠和名名画家都参与重要寺庙的重修、修建和壁画制作。大量的寺院壁画,随着建筑的消毁,而未留存至今。但从参与道释壁画绘制的高手武宗元的艺术活动及壁画稿本《朝元仙仗图》,就可见此时宗教壁画艺术成就的一般了。武宗元(约990-1050)字总之,河南白波人。营建玉清昭应宫时,他负责壁画的绘画工作,嵩岳、洛阳、许昌等地的不少寺观墙壁上都曾留下过他的手迹。他的宗教人物画受吴道子画风影响,曾被同时人认为可以与吴道子相提并论。他的道教壁画稿本《朝元仙仗图》。以卷轴画的形式流传至今。此卷已流出国外,临本《八十七神仙卷》尚存国内。描绘道教的帝君前往朝谒天上最高统治者元始天尊的队伍行列。画面上众多的仙真、玉女、神将等井然列队,飘然前进,浩浩荡荡。画面繁复而协调,在统一中求变化。全部人物的动作神态、步法、重心及衣纹飘带、都统--在行进时徐缓的韵律中。极为复杂的衣纹执着,结构精确,有条不紊。衣褶稠密重叠,线条轻松流畅,给人以“天衣飞扬,满壁飞动”之感。显示出画家绘制宏幅巨作和艺术表现上的精湛技艺。另一位被招致京师,参与宗教壁画绘制的道释人物画高手一一石恪,是一位性格怪僻、富有个性的画家、他不为被授予画院之职而动心,在京绘完壁画后,归返四川老家,以卖画为生。他笔下的人物,追求形象的幽默怪异,“多为古僻人物、诡形殊状”,有意造成一种奇特的形态,以“蔑辱豪石”。与这种趣味相适应,在手法上不专规矩,多求新奇,笔墨纵异清刚而老辣,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可以说是减笔画的开山祖。传是石恪所作的《二祖调心图》,散锋破墨,行笔迅疾,粗劲豪放,如飞如动,具体说明了石恪画风的强烈个性。北宋中期以后,由于文人画和风俗画的渐盛,宗教壁画的气势中衰,著名画家参加宗教壁画制作的日少,这以后宗教绘画出现了两种趋向:一是由民问画工以壁画的形式继续下去,一是从壁画移植到卷轴画。一些著名画家如李公麟、梁楷、法常等人都曾创作道释人物画。但从总趋势上看,宗教壁画毕竟是渐弱渐衰了。榻上,面貌清耀、神情优雅,已失去了侃侃陈词、激昂善辩的政治热情。后面站立的天女、冠饰华丽,一手执花,一手捧盛满鲜花的盘,形态优美。李公麟笔下的维摩诘是一个封建社会后期富有文化修养、思辩能力而意态慵懒若有所思的士大夫形象,具有懈闲、颓唐、宁静而缺乏活力的精神状态,从中显示出画家塑造人物形象的高度水平。李公麟善于画马,“每欲画,必观群马,以尽其态。”他笔下的马无不神态生动。《五马图》是根据写生创作的,描写御苑中的良种骏马和饲马人。人马都神态生动、个性鲜明,马体结构准确,行笔处落稳健。画家用准确熟练的技巧,既严格把握作品的现实性和真实感,又表现出“文人画”的笔姿意趣。《临韦偃放牧图》是他传世作品中唯一作色的画卷。人物成百,马近上千,可谓洋洋大观,充分表现了画家的不懈精力以及对于学习传统的严肃认真态度。《西园雅集图》是描绘苏轼、米芾、黄庭坚等文人墨客在驸马王诜家花园里作诗、绘画、谈禅、说道的情景。尚有传写本流传,这种构图和人物表现的方法,成为后来一些士大夫、文人肖像画通行的格式。宋代与李公麟的白描艺术相映生辉的是南宋梁楷、法常的“减笔”水墨人物画艺术。梁楷(13世纪)、嘉泰年间任画院待诏。他个性豪放不羁,“嗜酒白乐”,被号为“梁疯子”。他擅画人物道释和山水,人物画经常取材于禅宗著名和尚的轶事。梁楷的水墨人物画很突出,他在宋初石恪的基础上,发展了水墨减笔画法,用笔刚劲老辣而方挺,简括而又气势飞动。塑造人物草草数笔,而又神韵十足。存世作品《太白行吟图》是他减笔画的代表作品,用迅疾洒脱、灵转活泼的几笔,活现了李白“恃才傲物,不慕荣利”的性格和昂扬、潇洒的动人神情。此外,他还有一种泼墨大写意画法,放弃了历来以线绘形的方式,用饱含水墨的阔笔侧锋渲刷,大面积的水墨自然分出浓淡,含蓄地显示出衣纹的折迭形态。他的《泼墨仙人图》就是用这种方法的典型实例。画面人物如醉仙恍惚潇洒,飘逸自在,超凡脱俗,形象夸张大胆,笔墨奇特放纵,神完意足,墨气袭人,令人回味无穷。相传为梁楷的作品还有《祖师图》、《布袋和尚图》、《雪景山水图》等。梁楷在人物画艺术手法上的大胆变革,丰富了我国传统人物画的技巧。石恪、梁楷的“减笔法”为法常所继承发展。法常本姓李,号牧溪,四川人,约生活在南宋末咸淳间。善画水墨画,题材涉猎广泛,包括佛象、人物、鸟兽、花果、山石、树木等方面。故宫藏有他的《写生蔬果》一卷、全长八米多,用水墨点染法,或逝或继地画出了多种折枝蔬果、翎毛、水族,笔墨温健潇洒,风格新颖独特,彻底打破了两宋院体花鸟双勾着色的传统作风。他的《猿图轴》、《鹤图轴》、《观音图轴》为三幅一套。前二图构图平稳简洁,猿、鹤用笔工整、神态自然,树和竹用笔纵逸潇洒。后一幅画山润崖石间站着一白衣观音,神情静穆,仪态端严,在灰色背景的衬托下,更显出几分纯然 和不凡的气息。表现手法为半工半写,大略从梁楷变化而出。在牧溪的画中,我们能体会到一种平中见奇、以减代繁,以少胜多的禅意。牧溪的画风在南宋末年传入日本,对日本绘画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被誉为“画道大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