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含义及历史发展PPT
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
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统称,分别规定并描述了行驶在社会中的组织和个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法律的历史发展法律的起源法律起源有四大原因:经济、社会、政治、意识。经济铁器牛耕导致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出现,私有制,贫富分化,出现阶级。经济基础的变化带动上层建筑的改变社会氏族社会解体,部落联盟瓦解,地域性国家形成,社会结构发生改变政治氏族社会中的习惯规范已经不能约束社会成员,需要新的规范来维护社会秩序意识人类自我意识提高,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加深法律的发展奴隶制法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维护严格的等级制度,维护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法老时代(法老即古埃及国王)的两部重要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和《十二铜表法》是奴隶制法的典型代表封建制法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维护封建等级秩序,保护封建主私有财产。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代表是唐朝的《唐律疏议》资本主义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资本主义法的典型代表是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人权宣言》社会主义法社会主义法是体现无产阶级的利益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法律。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典型代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夏商周时期习惯法为主,成文法为辅,《禹刑》和《汤刑》是早期代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思想盛行。《法经》是李悝在魏国变法时制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封建成文法典秦朝时期《秦律》以《法经》为基础,以秦国旧有的法律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的汉朝时期汉高祖刘邦入主咸阳时宣布“约法三章”,奠定了汉朝基本法律基调。汉武帝时期出现“春秋决狱”,是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标志唐朝时期《唐律疏议》继承并贯彻了周礼“三礼”之法的礼的精神,是古代法律的典范宋朝时期编纂《宋刑统》和《大理正僧格》元明清时期元朝实行“以例治国”的政策;明朝建立“厂卫”制度;清朝设立“三司”和“理藩院”中国近现代法律的发展清末变法修律为了适应列强侵略中国之后的新形势,清末政府开始对传统法律进行大规模修订和改革。修订法律馆是清末主持变法修律的机构,修订的主要法律包括《大清现行刑律》、《大清新刑律》、《大清刑事诉讼律》、《大清民事诉讼律》、《法院编制法》等。这些法律的制定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法律南京临时政府时期颁布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奠定了中华民国法律的基础北洋政府时期的法律北洋政府时期对清末的法律进行了修订和补充,但也有一些倒退的做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对法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完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