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PPT
赵一曼,女,汉族,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今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
赵一曼,女,汉族,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今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就义。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其故里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早年经历赵一曼1905年出生在宜宾县白花镇的一个乡绅家庭。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她的父亲李鸿绪支持子女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6年5月,“五卅运动”一周年时,正是抵制洋货的高潮。赵一曼按照中共的指示组织党团员在学生中宣传,抵制英国煤油轮船靠拢宜宾码头,学生们遭到了武装镇压,由此引发全城罢工、罢市、罢课。1926年11月,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1927年9月,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抗日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调到东北,在沈阳工厂中领导工人斗争。1932年赵一曼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1933年,赵一曼领导哈东站总务厅工作,发动群众,配合铁路工人打倒了伪骨干部和日本走狗道外大掌柜。1934年春,赵一曼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6月,她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铁北区区委书记,发动群众参加抗日自卫队,组成一支有200多人枪的游击队,在三五顶子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她足智多谋,作战勇敢,经常率部队打伏击战、夜袭战、掏敌营、端炮楼、切断敌人交通线等,破坏敌后方,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1935年秋,赵一曼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激烈的战斗中,她不幸腿部受伤负伤后被俘。日军视她为“满洲的珍珠”,将她送到医院治疗,伤势稍好后就通过飞机送往她现在的被俘地——珠河县公署“示众”,逼她说出抗联的情况。赵一曼昂首挺胸、大义凛然地走上汽车去受刑。面对日军逼问时,她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是抗联战士!”下车后她从容地将水壶和认识的一名日军军官的战刀抱在怀中走入刑场,“视死如归”。文学形象2006年8月2日,《我的母亲赵一曼》是由长春市儿童剧团演出的一部十集儿童剧。该剧生动地再现了女英雄赵一曼童年时期成长、读书、宣传抗日,最后英勇就义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