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阳生焰,拢指成拳PPT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干渠支渠分...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被世人称为“中国水长城”。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历史背景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想要解决水的问题,必须寻找新的可靠水源,修渠引水。1959年10月10日,林县县委召开会议决定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来,时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发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专门研究“引漳入林”工程1960年2月,林县人民开始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后正式命名为“红旗渠”)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7月工程全面竣工。建设过程面临问题①特殊的时期(三年自然灾害)②资金(财政只有300万储备金)③粮食(只有3000万斤)④技术问题(全县水利技术人员28人,最高学历为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生)⑤水源(为保证水量必须到漳河上游山西境内修坝引水)⑥错估形势克服困难修渠民工自己动手,想尽各种办法解决修渠问题。民工们带着家里的铁镢、铁锹、小推车上了工地,用这些原始的劳动工具,开始了修建红旗渠这样的大工程。修建红旗渠石灰用量非常大,石灰供应不上成了修渠的主要障碍。东姚公社的“烧灰王”原树泉,自告奋勇献计烧石灰河顺公社在学习原树泉烧灰法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明窑堆石烧灰法,一窑可以烧400公斤石灰,彻底解决了工地用石灰难的问题石灰问题解决了又出现炸药难的问题。于是县委、县政府从全县58万人口中招聘制造炸药的人才。经过考核选拔,确定了人员,办起了工厂,解决了炸药难的问题想要创办水泥厂,首先得有技术人才听说合涧公社雪山大队有个老人,曾当过工程师,现在退休在家。指挥部工作人员不辞辛苦,翻山越岭徒步90多里登门邀请。老人凭着对家乡人民的无限崇敬,不顾自己年迈,下山筹办水泥厂,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保证了建渠的顺利进行。工程纪念《红旗渠》纪实电影片,于1971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发行上映,该片详细地纪录了当时修建的过程。红旗渠从1960年开始动工,一修十年,而电影《红旗渠》也跟着拍了10年。影片于1971年在全国播出,加上其他媒体的传播,使全国知道了红旗渠。影片让我们重温了那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当时的人们靠着怎样的一种精神动力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工程。今天,红旗渠的故事似乎日渐模糊,然而,红旗渠精神在变革中的现代中国,仍然是一笔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社会评价①1970年代,周总理生前十分关心支持林县的工作,他对红旗渠的建设倾注了很多心血。他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②1995年4月1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参观红旗渠青年洞,高度评价了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并讲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仍要继续弘扬当年的修渠精神,把红旗渠精神代代传下去"③1996年6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对红旗渠进行视察后说“林县人民了不起,红旗渠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典范,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可以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的精神这不仅是林州的,河南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民族的精神财富。”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第一,跨省跨县跨流域引水,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河南省林县与山西省平顺县相隔巍巍太行山,将平顺县浊漳河的水引进林县,是林县人民千百年的梦想,这一梦想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变成了现实。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体现了山西人民顾全大局的崇高精神和风格。第二,困难时期办大事,展示了人民群众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红旗渠开工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国际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封锁、制裁我国。林县人民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毅然上马红旗渠项目,“流自己的汗,干自己的事”,充分体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气概。第三,红旗渠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修建红旗渠的十年中,林县参加红旗渠建设的不少于三十万人。县里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在建渠中锻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十年修渠,培养锻炼了五万多名石匠,三千多名懂技术、会管理、能领导施工的工队长技术员,这些人后来成为林县十万建筑大军的中坚力量。意义①红旗渠是毛泽东时代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 红旗渠,像一条蓝色飘带缠绕在“北雄风光最胜处”的太行山上,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其工程之艰巨,美学价值之高,堪称人间奇迹②红旗渠的修建孕育出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它成为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1998年10月8日,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对红旗渠精神进行了集中的概括:"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红旗渠精神的具体体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有力保障。""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民和河南人民伟大创业精神的真实写照,这种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激励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创造人间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