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PPT
《石灰吟》是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于谦所作的一首诗歌,以石灰为比喻,表达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的高尚情操和志向。原文千锤万凿...
《石灰吟》是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于谦所作的一首诗歌,以石灰为比喻,表达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的高尚情操和志向。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译文经过千万次锤打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表示很多次。锤:锤打。凿: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浑不怕全不怕。浑:全;别怕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人类社会创作背景相传《石灰吟》这首诗歌是于谦在十二岁时,观察石灰的烧制过程所写。此诗不仅是对石灰的吟咏,更是对人生的憧憬和追求的表达,它在明代文学中影响深远。文化内涵《石灰吟》以石灰为比喻,描述了在艰苦环境下,为了守护正义和真理的决心和信念。其中,“千锤万凿出深山”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则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使人感到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最后一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则表现了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的决心和信念。此诗通篇运用借喻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是写人,写自己,勉励自己要以石灰为榜样,要经得起任何严酷的考验。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使得这首诗歌简洁明快,而又寓意深刻,让人回味无穷。艺术手法象征手法诗中的“石灰”象征着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人,而“清白”则象征着高尚的节操和正义的信念。通过这种象征手法,诗人将物质与精神相互融合,使读者在欣赏艺术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刻的道德启示对比手法诗人在描写石灰的过程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千锤万凿”与“烈火焚烧”相对照,强调了石灰在艰难环境下依然能保持清白本色。同时,“粉骨碎身”与“浑不怕”形成对比,突显了诗人对正义事业的坚定信念明快的语言风格诗人运用了明快、简洁的语言风格,使得诗歌在传达强烈情感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如“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等词语,都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