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简要介绍PPT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深远。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生平经历颜真卿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颜真卿生于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举进士,登甲科。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任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的朔方军中司马。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入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又迁户部尚书,封鲁郡公。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以检校刑部尚书知省事,领天下采访招抚使。建中二年(781年),加检校吏部尚书兼太子少师。建中三年(782年),李希烈叛乱平定后,颜真卿拜为刑部尚书。主要作品颜真卿传世作品以碑刻最多,楷书有《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像碑》《颜秘监碑铭》《颜乔卿碑》等,行书有《祭侄季明文稿》《争座位帖》《裴将军诗帖》等。其中《颜秘监碑铭》《颜乔卿碑》属颜书中的平淡作品;《中兴颂》《郭家庙碑》属雄强一类,其他如《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像碑》等属各具姿态无意求工之作。而《祭侄文稿》是悼念他的侄子的祭文稿件,属行草书札的体裁。但这篇作品直抒胸臆真情流露于笔端,情绪饱满,甚至使其它作品相形失色。另外也有人将《争座位帖》定为行书。后世影响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他是唐宋时期书法界成就斐然的杰出大师之一,在楷书创作上与欧阳询、柳公权齐名,并称“颜欧柳”。被使用率较高的行书之一《祭侄文稿》也是他的作品。他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他的书法有卓越的灵性、坚强的魂魄及丰富的人生履历,故而境界瑰丽、雄健,又阔大。在文学上,颜真卿也颇有造诣,且著述颇丰。后世评价颜真卿的书法艺术风格,经过了多次的变化和自我创新,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颜体”风格。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是在点画、结构、气势、运笔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其深厚的功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被后人广泛传颂,而且成为了后人学习书法的重要范本之一。尤其是他的行书和楷书作品,更是被后人誉为“颜体”的代表作品,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总结颜真卿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名人,他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上,更体现在其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人文精神上。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颜真卿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也足以证明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和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