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的科普PPT
简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BDS,又称为:COMPASS,中文音译名称:BeiDo...
简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BDS,又称为:COMPASS,中文音译名称:BeiDou)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且具备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为分米、厘米级别,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发展历程第一阶段中国从20世纪后期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1994年,启动了北斗一号的建设。2000年,中国发射了第一颗北斗一号导航卫星,开始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征程。2003年,形成了区域有源补盲覆盖的初步能力。第二阶段2004年,北斗二号工程正式启动。2007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正式开始独立自主建设我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年底建成14颗卫星(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在轨工作,标志着北斗二号系统建成并提供服务。第三阶段2009年,正式启动了北斗三号工程。2018年,完成18颗卫星发射,北斗三号系统基本建成并提供全球服务。2020年7月31日,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成功。组成部分空间段空间段由若干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组成的空间导航卫星系统组成。地面段地面段包括主控站、监控站和信息注入站等若干地面站组成地面监控系统,以及星间链路运行管理设施,数据注入设施组成。对工作卫星提供主控侧管理,监控管理备用卫星替代失效卫星,提供卫星星历和时钟注入运行管理服务以及其他工作卫星工程辅助服务,实施系统运行控制侧基本功能。对地面监控系统提供运行管理服务以及其他地面监控侧辅助功能。对用户服务系统提供系统完好性信息、广播星历信息、时钟信息、通信链路及话音服务信息以及其他用户服务侧基本功能。对上行注入系统提供上行注入数据管理、上行链路建立与维护等功能。对时间同步系统提供时间同步控制信息以及其他时间同步侧基本功能。对标校系统提供在轨卫星导航信号产生和处理设备工作状态监测数据以及在轨卫星导航信号产生和处理设备性能测试数据等标校侧基本功能。地面运控系统包括运控中心、信息注入站和监控站等。运控中心是北斗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可以对在轨卫星进行在轨控制,同时对地面监控站进行指挥调度。信息注入站和监控站等地面站则通过无线电信号与在轨卫星保持实时联系,监控各种工作状态数据。这些数据被实时发送到运控中心,由运控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用以优化系统的性能并监控其工作状态。用户段用户段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户终端以及与其它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产品组成用户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