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第三PPT
题解本篇主要论述了人体生机的调节与天地自然的密切关系。其中,重点阐述了阳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以及阳气的调节与四时气候、五味饮食、起居环境等方面的关...
题解本篇主要论述了人体生机的调节与天地自然的密切关系。其中,重点阐述了阳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以及阳气的调节与四时气候、五味饮食、起居环境等方面的关系。同时,还介绍了某些疾病的形成原因和治疗方法。原文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注释“自古通天者”句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人体与天地自然息息相关。通天,意指人体与天地自然相通“生之本”句生命的根本在于阴阳。阴阳,代表两种相反相成的力量,是宇宙万物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其气九州”句人体之气与天地之气息息相关。九州,泛指中国全境。九窍,指人头上的九个孔窍(双目、双耳、双鼻孔、口)。五脏,心、肝、脾、肺、肾。十二节,指人体四肢的关节部位“其生五”句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其气三,指阴阳二气和五行之气。数犯此者,若违背天地自然规律,频繁触犯五行之气的生克制化规律和阴阳之气的消长平衡规律,则邪气伤人“苍天之气”句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苍天之气,指四季气候变化规律。清净则志意治,指保持心情宁静可以调养精神。顺之则阳气固,指顺应气候变化规律可以固护阳气“失之则内闭九窍”句若违背上述养生之道,则九窍闭塞,肌肉壅滞,卫气耗散而不能固护身体。自伤,自己损伤身体。气之削也,指阳气被削弱译文黄帝说: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人体与天地自然息息相关。生命的根本在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中国全境以及人体的九窍、五脏、十二节都与天气相通。若违背天地自然规律,频繁触犯五行之气的生克制化规律和阴阳之气的消长平衡规律,则邪气伤人。因此保持心情宁静可以调养精神,顺应气候变化规律可以固护阳气。若违背上述养生之道则九窍闭塞、肌肉壅滞、卫气耗散而不能固护身体。自己损伤身体就会导致阳气被削弱。原文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注释“阳气者”句人体的阳气就像天空中的太阳一样重要。若失去其正常运转的位置,就会导致寿命缩短甚至夭折“天运当以日光明”句天体的运行规律是以太阳的光明为象征。这里意指人体阳气的运行与天地自然的运行相互对应“阳因而上”句阳气的运行是向上向外的。因于寒,指由于寒冷的刺激。欲如运枢,指像运转的枢纽一样运动不息。起居如惊,指像受惊一样反应灵敏。神气乃浮,指精神气息浮越而出“因于暑”句由于暑热的刺激,汗孔开放,呼吸急促,热气外泄。若安静休息则语声洪亮。身体灼热如火炭,需出汗散热“因于湿”句由于湿邪侵袭,头部沉重如被包裹。若湿热不能及时排除,则大筋缩短变细,小筋弛缓变长。緛短为拘,指筋脉缩短导致身体僵硬不便;弛长为痿,指筋脉弛缓导致肢体瘫痪无力“因于气”句由于气逆不顺,可引发肿胀。四维相代,指人体各个部分相互代偿、协调共济。阳气乃竭,指阳气耗尽则生命终结译文人体的阳气就像天空中的太阳一样重要。若失去其正常运转的位置,就会导致寿命缩短甚至夭折。天体的运行规律是以太阳的光明为象征。阳气的运行是向上向外的。由于寒冷的刺激,阳气就像运转的枢纽一样运动不息;若安静休息则精神气息浮越而出;由于暑热的刺激,汗孔开放、呼吸急促、热气外泄;若安静休息则语声洪亮;身体灼热如火炭需出汗散热;由于湿邪侵袭头部沉重如被包裹;若湿热不能及时排除则大筋缩短变细、小筋弛缓变长;筋脉缩短导致身体僵硬不便而弛缓导致肢体瘫痪无力;由于气逆不顺可引发肿胀;人体各个部分相互代偿、协调共济则阳气耗尽则生命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