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为人名服务PPT
孔繁森(1944年4月24日—1994年11月29日),男,汉族,中共党员,聊城市堂邑镇五里墩村人,生前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担任地委书记。他认真贯彻邓小平...
孔繁森(1944年4月24日—1994年11月29日),男,汉族,中共党员,聊城市堂邑镇五里墩村人,生前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担任地委书记。他认真贯彻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要求,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老西藏精神”,勤政为民,艰苦创业,为西藏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孔繁森的生平孔繁森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61年应征入伍,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主动响应党的号召,带领3名复员战友,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西藏去支援边疆建设。在西藏工作期间,孔繁森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以造福藏族人民为己任,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革命精神,与当地各族群众一起艰苦奋斗,为西藏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足迹遍布了阿里地区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行程8万多公里,访贫问苦,关心群众疾苦,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在西藏工作的9年时间里,孔繁森先任岗巴县委副书记,在海拔4500米的“生命禁区”挣扎了8个春秋;后两度援藏,跑遍了全自治区的18个县;最后任阿里地委书记。在他任职的10年间,阿里地区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孔繁森的政绩与贡献孔繁森到达西藏后,被任命为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县工作三年中,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普查了全县人畜情况,为县委的决策提供了准确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牧轻农、不重视发展畜产品加工”等意见和建议,促进了岗巴县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在担任拉萨市副市长期间,他积极推动农牧业生产责任制改革,实行科学养畜;他争取资金,建立藏族传统工艺地毯厂;他组织农民开展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他千方百计扩大城乡就业,使当地待业青年和闲散劳动力得到有效安置。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拉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担任阿里地委书记期间,孔繁森更是发挥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智慧。他提出了“建立开发式家庭牧场、兴办群众性集体牧场、建立群众性畜牧业服务网络”等具有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在他的领导下,阿里地区实行了牲畜承包责任制和草场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他努力改善边防生活条件和加强边防军民团结;他为阿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孔繁森的精神与影响孔繁森在西藏工作的九年时间里,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革命精神,与当地各族群众一起艰苦奋斗,为西藏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事迹和精神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他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爱国奉献孔繁森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计个人得失和名利地位。他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努力工作勤政为民孔繁森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关心群众疾苦,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他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艰苦奋斗孔繁森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革命精神。他在西藏工作的九年时间里,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求真务实孔繁森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原则。他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他对群众真诚热情、平易近人;他对问题深入思考、勇于探索团结协作孔繁森始终注重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他尊重当地各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他与当地干部群众打成一片、互相帮助;他注重加强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