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自信PPT
中医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发展(冬奥)3D可视化经络图、药食同源墙、八卦多面屏、中医药知识点盲盒……在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一个100平方米大小的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发展(冬奥)3D可视化经络图、药食同源墙、八卦多面屏、中医药知识点盲盒……在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一个100平方米大小的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就像一扇神奇的“窗口”,“闪耀”北京冬奥,吸引全球目光。不仅仅是主媒体中心的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北京冬奥村和延庆冬奥村也设立了以“10秒”中医药体验为核心理念的中医药体验馆。这些中医药文化“传播窗口”调动中医药各领域专家参与设计,以高科技手段为载体,打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新范式。设置中医药展示空间、体验馆,是本届冬奥会的一项特别安排,这也是首次在世界级赛事中集中展示中医药文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有卓越表现的中医药“三药三方”,这次合体亮相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展览以伟大抗疫精神为基线,以视频、图文、实物、AI交互体验等形式进行展示,展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医药行业的发展进步和中医药对世界的贡献。“小平台”展示“大国粹”以“中医之美,世界看见”为主题的中医药展示区面积仅80平方米,却是展示传统中医药精髓的重要区域。通过智能交互+古籍展示 ,可谓“小平台”展示中医“大国粹”。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以“一棵小草,一个故事,一个民族,一个世界”为主题,包含“青蒿,焕发新生的小草”“丰富多彩的中华草本”“世界的中医药”“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主题内容,借冬奥会这一全球盛会,向全世界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走入展示区,只见一面硕大的电子屏——“望而知之屏”将中医中药从线下实物搬到屏幕云端,通过8K显示屏展示中医之美。屏幕上的“二十八宿”象征着中医天人相应的基本理念,体现中医所认为的——人的生命节律要与天地变化同频。一个个中医药知识点星罗棋布,以本草之奇、百方之效、名医之迹贯通见证中医药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用一个个“10秒”短视频,展现中医之美与中华文明之美。在“天人合一”沉浸式体验区,通过春夏秋冬的自然景观展现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体悟中医所提出的生命节律随着四季的变化呈现“生长化收藏”的不同状态;领略北京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感受北京之美、中国之美。其中特别令国外运动员着迷的是“功夫打卡”环节,中国传统养生功法“五禽戏”被搬上屏幕。运动员可以通过模仿屏幕上的动作,亲身体验中医功法养生的魅力。走入中医药体验馆的“阴阳五行”展区,映入眼帘的一串串数字代表了中医药学发展史上的一个个高光时刻:1578年,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首次对药用植物进行了科学分类;1700年,清代医家成熟运用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人痘接种术被誉为世界医学史上“人工免疫法的先驱”;2003年,中医药在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作出巨大贡献;2015年,屠呦呦因成功提取青蒿素成为中国首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药学家…… 奥运场上的东方力量随着奥运的兴起,吸引眼球的不仅是各类惊心动魄的体育赛事和各位奋勇夺金的体育选手,还有东方土地上神奇的中医药学。从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美国选手菲尔普斯背上出现“神秘东方印迹”,到2021年澳大利亚泳坛名将查尔莫斯等多名选手身上再次出现“火罐印”,再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谷爱凌对传统正骨手法——“郑氏伤科”的赞不绝口,无不引起热议。从神农遍尝百草到华佗创立“五禽戏”,从扁鹊提出“四诊法”到孙思邈完成《千金方》,中医药在中华文化宝库中散发着淡淡药香,氤氲着千年的时光,在华夏子孙心中占有不可估量的地位。自从屠呦呦提取了“青蒿素”,将传统中医药的“礼物”送给世界,中医药开始走出国门;“三药三方”在新冠肺炎诊治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彻底打破了“中医无用论”的谣言,让中医药获得了世界的瞩目。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行,中医药更是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奥运盛会增光添彩,为奥运健儿助力喝彩。一株草药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中医药学既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中医药的根是中华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医药的魂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辛勤和实践。因此,当包容万象的竞技体育遇见传承千年的“岐黄之术”,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医药神奇的魅力,不仅是中华民族传承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更是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奥运会中的中医药元素,世界可以了解中国医药,在太极气功中领略乾坤八卦和阴阳五行,在针灸拔罐中了解脏腑学说和五运六气。在了解中国医药的同时,更可以深入领悟中医背后的传统文化,领悟中华民族对立统一、包容中庸的传统文化和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借助冬奥会这一窗口,我们不仅有责任将“岐黄之术”发扬光大,为世界展示中国医术和中国药方,更有义务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我们爱中医”“中医药体验馆新奇有趣,太酷了!中医的穴位按摩、拔罐等,我们在训练中也经常做,非常有效果。”美国的运动员表示。“中医药非常棒,这里让我学习到很多新知识。谢谢!”巴西的运动员说。“中医药历史悠久,不仅是中国的瑰宝,也将对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贡献。”拉脱维亚的运动员说。“我们爱中医!”加拿大的运动员表示。……自北京2022年冬奥会盛大开幕以来,延庆冬奥村最火的“打卡点”——中医药展示区,来自冬奥组委,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巴西、日本等国的运动员、官员及工作人员都纷纷点赞。 绝活多:手法复位、针灸推拿是特色2021年10月28日,“中国冰雪医疗卫生保障定点医院”授牌仪式召开。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授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为“中国冰雪医疗卫生保障定点医院”。“冬奥会的运动损伤是所有伤害中最复杂的。”刘清泉院长表示,如滑雪,往往会出现以骨折为主的复合型损伤,高空滑雪的损伤更是难以预计,一旦发生,运动员伤情往往都很严重。他介绍,针对运动员在比赛中发生的运动损伤,中医有很多特色疗法,比如,对部分骨折的运动员,中医可以不用开刀便完成手法复位;对于一些疼痛剧烈的运动伤害,针灸能起到很好的镇痛作用;如果在运动过程中突然出现肌肉痉挛,中医手法按摩、针灸都能够实现迅速缓解,让运动员及时恢复状态。另外,经过一天激烈的比赛后,运动员的体能消耗往往非常大,晚上通过中医手法按摩,能够帮助他们在第二天迅速恢复体能,精神焕发地投入比赛。夺金背后的中医力量高山滑雪、跳台滑雪、短道速滑……冰雪运动是速度与拼搏的演绎,也是高风险的体育竞技。为保障冬奥赛场安全、助力冬奥健儿以最佳状态参赛,中国派出了涵盖急诊、理疗康复、中医、牙科等多个领域的医疗专家团。2月5日,在2022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2000米接力比赛中,中国队获得了金牌,而这也是中国在本届冬奥会的“首金”2月7日,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比赛中,中国队小将苏翊鸣最终以88.70的成绩摘得银牌,为中国队创造了该项目历史最好成绩!在决赛前一晚,四川省骨科医院主治医师像往常一样,运用“郑氏伤科手法”为苏翊鸣进行了治疗,将他的参赛状态调整到最佳,助力他赛出佳绩。2月8日,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中,谷爱凌上演超级大逆转,奇迹般夺冠。这是中国女子雪上项目在冬奥会上获得的首枚金牌。冬奥里的中医火炬手中医药是文化自信的优秀答卷(这里有开头引用,有举例)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维护人民健康、国家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没有疫苗、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我们充分发挥传统中医药优势,在救治病患、促进身体康复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上从先秦两汉到宋元明清,大大小小的疫情有500多次,在抗击疫情、防治传染病方面,中华民族积累了许多经验与教训,劳动人民所总结的防治经验被写在书上,所研制的有效药方被用在临床上。张仲景的《伤寒论》就是总结抗疫经验的优秀中医药著作。东汉的几次大疫使张仲景家族受到重创,他有感于此,遂“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编纂成了包括传染病在内的专治外感热病和杂病的《伤寒杂病论》。我们这次抗疫用的很多方子就出自这部经典。几千年来,传统中医药学总结了很多优秀的药方。例如治疗重症用的安宫牛黄是北宋的方子,六味地黄也是北宋的方子。中医治疗早期阶段我是全程参与的,我提出对集中隔离的疑似、发热患者采用“中药漫灌”的治疗方法,让患者普遍服用治湿毒疫的中药汤剂。相同病因、类似症状,用通治法来治。对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就要一人一策了。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成为中国治疗方案的亮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大大提振了中国人民对中医药的信心。中医抗疫尽显民族的文化自信这次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自豪和珍惜。礼让、和谐、团结、诚信、仁爱、勇毅,这些文明的积淀几千年来已经深入到每个中华儿女的骨髓里,这是巨大的潜能,到了关键时刻迸发出的力量让人震撼,惊天动地,锐不可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是支撑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英勇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抗击疫情中凝练出来的精髓。面对疫情,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全国数百万名医务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以武汉为例,在严格大排查的时候,武汉分了一万多个网格。很多老旧小区没有电梯,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和警察逐楼栋、挨门户进行排查,用了十几天时间、经过3次排查,全部查清了“四类人员”并进行隔离,这是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的重要保障武汉人民群众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以实际行动落实隔离政策,为阻断疫情蔓延、为全国抗疫争取战略主动作出了重大贡献还有几万名志愿者,疫情来了他们来,疫情过去了他们悄悄地走了,默默无闻又感天动地他们代表的是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中华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文化特质。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这次抗疫斗争中,14亿中国人民显示出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神、友爱情怀,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中国人民坚韧奉献、守望相助,构筑起了同心战疫的方阵,彰显了人民的力量。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排山倒海,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中西医汇通共创行业美好未来习近平说,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2021年5月12日下午,正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医圣祠和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了解中医药发展和艾草制品产业发展情况。习近平说,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是保持文化自信的不竭之源。中医药起源于中华大地,镌刻于中华历史,厚植于中华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要深入了解中医药的历史与文化根源,不断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进而转化成对中医药文化的深层认同与内在自信,向世界展示中医药的魅力,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