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英雄人物:袁隆平,黄旭华,钱学森,邓稼先,于敏PPT
袁隆平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平(今北京市),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
袁隆平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平(今北京市),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发明协会首届理事会理事,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黄旭华黄旭华,1924年2月24日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今汕尾市田墘街道),祖籍广东省揭阳县,核动力潜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名誉所长、原所长。黄旭华毕生致力于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与发展。他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为我国建立了核潜艇总体研制流程与系统配套工程;解决了核潜艇中诸多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主持建立了中国核潜艇研制规范与设计标准体系;为中国核潜艇的研制和后续发展奠定基础;推动建立了热工物理实验室与核潜艇消声瓦生产线;创立了多用途的潜艇结构水动力性能计算程序并成为以后型号研制的主要设计工具;创立了核潜艇总体性能论证与计算半经验公式;主持建立了完整的核潜艇总体设计与总装流程;提出“三抓”为纲的研制战略并贯彻执行;提出实现核潜艇研制跨越式发展的途径与方法;主持攻克水下发射、水下爆炸、耐压壳体选材等技术关键。钱学森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1年10月31日),男,汉族,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临安,空气动力学家、系统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科学顾问、科技委高级顾问。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67年7月29日),九三学社社员。出生于安徽怀宁,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邓稼先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5年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先后任教于昆明市文正中学、培文中学;1946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学习深造,毕业后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1954年—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副学术秘书;1958年起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主任,九院901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九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1972年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邓稼先主要从事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研制工作。于敏于敏(1926年8月16日-201于敏,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现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除了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于敏还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为中国的核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曾担任中国核学会理事长、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为中国的核科学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于敏是一位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科学家,他的一生都致力于中国核科学事业的发展,为中国的国防建设和科技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事迹和精神,不仅激励着科研工作者不断追求卓越,也影响着全社会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尊重。于敏是一个非常谦虚、朴实的人,他从来不会夸大自己的贡献。在获得“共和国勋章”时,他甚至不愿意接受采访,认为自己的成就都是集体努力的结果,不应该被个人所独占。于敏对科学有着非常深厚的热爱和追求,他认为科学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也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他一直强调科学家的责任和使命,认为科学家不仅要追求知识和发现,更要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在日常生活中,于敏是一个非常低调、朴素的人。他不喜欢炫耀和浮华,更注重实际和实效。他常常告诫年轻人要保持谦虚、勤奋和创新的品质,不要被名利所迷惑。总的来说,于敏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科学家,他的成就和精神将永载史册。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追求卓越、不断探索未知、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家和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