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为什么会失败PPT
我不知道大家对甲午中日战争有多少了解,但就我而言,甲午中日战争就是一个模糊而耻辱的印记,自丰岛海战开始,到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结束纵在我心中留下寥寥数语,也不...
我不知道大家对甲午中日战争有多少了解,但就我而言,甲午中日战争就是一个模糊而耻辱的印记,自丰岛海战开始,到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结束纵在我心中留下寥寥数语,也不过是清政府腐败无能,以及对邓世昌等人的敬佩。然而,当我看过纪录片《甲午》后,我悲愤与那个时代中国的盲目,我发现失败的根源早已埋下,我感叹时代局限性下清醒者的悲鸣。然而,就我看来,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学者始终没有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无论是李鸿章亦或是其他人,他们始终以维护清政府统治为根本,进而强大国力。而晚清政府的统治者及诸臣,也多是夜郎自大之辈。腐朽的制度,腐败的朝廷,就如同破屋,需要的是一把火烧个干干净净,然后重建房屋,方可避免屋破人亡,挽救危局,而不是长期的缝缝补补,一味维系,其不过是延缓时间,却不能改变结局《甲午》中引自梁启超一段振聋发聩的评价也正是此意:“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不知国家之为何物,不知国家与政府有若何之关系,不知政府与人民有若何之权限,不知大臣当尽之责任 及其败然后知其所以败之由,是愚人也。 乃或及其败而犹不知其致败之由,是死人也。 ”当时的中国学者局限于拯救晚清政府,而不知唯有革命,方可拯救败局。而日本,显然早早意识到了这一点,且迅速通过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建立了新政府明治政府。在中国还维持着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时,日本早早展开变革。日本文官选拔以才识出众,以曾历游海外,精通各国事情者任之;武官以禄重功多之将官中任用,海军中武官每三年去陆官任职,以便两军共通。因此,日本官员大多富有国际视野,而中国朝廷自局限于自己的二亩三分地,朝廷高官除李鸿章等人外无人有当时时局认知。若把中日两国的现代化进程比作列车的前行,大清是以老式蒸汽车头拉扯着沉重的车厢;而当时的日本更像是如今的动车,每一节车厢都有它自己内生的动力。甲午战争失败原因,也正是出于此。回望那个年代,真的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无知的晚清政府。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无知,而是不知道自己无知。是故,败局早已注定。中国之败非一人、一舰、一军之败,非武器、弹药、装备之败,一切究其根本,实乃愚蠢、无知的统治者带来的必然之败,就像秦魏河西之战,盲目自大,蔑视他人带来的后果只能是惨痛的失败,就算北洋海军和日本联合舰队调换军舰结果也许仍不会改变,一个迟暮的老人即使拿着再锋利的宝剑也没用我们研究历史面对这段屈辱,我们不想如祥林嫂一样,整日抱怨,更不应该如过去某年,为表达不满,痛砸日本品牌汽车。陈悦说,“我们今天研究甲午这段历史,不是说要怎么报仇,而是研究怎么能够避免再次跌倒。”故今天,我们分析其中原因,究其对错,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避免再次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