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PPT
合同成立与效力合同成立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内容具体确定;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
合同成立与效力合同成立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内容具体确定;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时间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地点承诺生效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合同的效力生效合同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全部无效部分无效可撤销情形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乘人之危行使撤销权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效力待定合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无权代理、无处分权相对人的催告权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1个月内予以追认善意相对人的撤销权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合同的履行、变更与终止合同的履行全面履行原则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履行抗辩权后履行一方抗辩权的行使条件是先履行一方未履行债务或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先履行一方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条件是对方出现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行使不安抗辩权的程序是先履行一方在有确切证据时可以中止履行合同义务。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或提供担保后,再继续履行合同。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法律后果是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或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合同解除权的行使主体是先履行一方。行使解除权的程序是书面通知对方并在通知中说明解除事由。对方对解除合同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当事人一方未通知对方,直接以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方式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确认该合同解除。行使解除权的法律后果是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当事人一方未通知对方,直接以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方式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确认该合同解除。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同时履行抗辩权和顺序履行抗辩权的行使条件是当事人互负债务且有先后履行顺序或没有先后履行顺序;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程序是行使抗辩权方可以中止自己的履行;行使顺序履行抗辩权的程序是行使抗辩权方可以中止自己的履行并通知对方限期履行。行使抗辩权的法律后果是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履行的,可以解除合同并追究违约责任。同时履行抗辩权和顺序履行抗辩权的区别在于行使条件不同和行使程序不同。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在他方未为对待给付以前,可拒绝自己的给付的权利;顺序履行抗辩权是指有先后履行的顺序的双务合同中先履行一方在后履行一方未履行对待给付以前,可拒绝自己的给付的权利。同时履行抗辩权适用于同时履行的双务合同;顺序履行抗辩权适用于有先后履行的双务合同。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条件是双方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且均已届期;顺序履行抗辩权的行使条件是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债务已届期且先履行一方未履行债务或未适当履行债务。同时履行抗辩权的程序是行使抗辩权方可以中止自己的给付;顺序履行抗辩权的程序是行使抗辩权方可以中止自己的给付并通知对方限期履行。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后果是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履行的,可以解除合同并追究违约责任;顺序履行抗抗辩权的法律后果是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履行的,可以解除合同并追究违约责任。同时履行抗辩权和顺序履行抗辩权的行使条件不同,但它们的程序和法律后果相同合同的变更与终止协商一致原则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法定变更事由发生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乘人之危情形时,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合同清偿解除抵销提存免除债务混同合同违约责任及救济方式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过错责任原则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公平责任原则当事人双方都违反合同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及免责事由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违约金责任定金责任不可抗力免责事由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违约救济方式及优先选择权协商解决当事人可以就合同纠纷进行协商解决仲裁当事人可以通过仲裁解决合同纠纷。仲裁机构应当依据法律规定和当事人之间的仲裁协议进行仲裁。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仲裁裁决诉讼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合同纠纷。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法律规定和当事人之间的合同约定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应当履行判决所确定的义务。如果义务人不履行义务,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合同违约责任及救济方式继续履行在合同一方未能履行其合同义务时,另一方有权要求对方继续履行。这种权利被称为“继续履行权”采取补救措施当一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存在瑕疵时,另一方可以要求采取补救措施。例如,如果交付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买方可以要求卖方更换或修理赔偿损失当一方因另一方的违约行为而遭受损失时,可以要求对方赔偿。这种损失可以是实际的金钱损失,也可以是预期利益的损失违约金责任在合同中,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条款。如果一方违反合同约定,则需向另一方支付违约金定金责任当合同中存在定金条款时,如果一方违约,则另一方有权没收定金不可抗力免责事由在某些情况下,如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事件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时,当事人可以免除违约责任。然而,这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例如不可抗力事件确实影响了合同的履行,且当事人无法控制或预测这类事件的发生协商解决在发生合同纠纷时,当事人首先应当尝试通过协商解决。这通常是一种更快捷、成本更低的方式,也有利于维护双方的关系仲裁如果协商未能解决问题,当事人可以选择将纠纷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仲裁机构将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进行裁决。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遵守诉讼如果仲裁未能解决问题,当事人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应当履行判决所确定的义务在选择救济方式时,当事人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协商解决和仲裁通常比较快捷、成本较低,但可能无法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诉讼虽然可以强制执行判决,但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和较高成本。因此,在选择救济方式时,当事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选择。